緬甸華人:無處不在卻又備受爭議

2015-11-11 06:13

? 人氣

這一歷史事件不僅改變了未來二十多年緬甸的內政,也改變了緬甸的外交。過去多年,緬甸在政治與經濟上向中國靠攏,日益富有的中國企業與投資者也紛紛湧入緬甸「淘金」。強勢和霸道的軍政府更是給了不在乎當地民眾的中國商人以保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緬甸有錢的華人跟軍政府勾結做生意,賺大錢,但這些項目只讓他們自己的口袋變得鼓起來,對國家卻無益,」居住在仰光的華商黃志山對BBC中文網記者說,近幾年中國投資的銅礦和水壩項目就是典型代表。

這種印象在緬甸可謂十分普遍,乃至劇作家都要拿華人來「開涮」。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in Zin,2009年曼德勒的一家劇團就曾創作了一台講華人如何「逼迫」當地緬甸人或被迫同化,或背井離鄉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主角自稱為「曼德勒土著居民」。不過,由於無所不在的華人團體,他的舉止行為和說話的口音都被迫改變。他在劇中引述了一句緬甸的諺語:「火大則火勝,水大則水勝」。這部作品的名字叫「Mandalay-tha-sit-sit-gyi Ba Bya!」(《我是真正的曼德勒居民》)。

近年來中國在緬甸投資的項目似乎進一步加深了緬甸人對華人的印象。對密松水電站和萊比塘銅礦的討論在緬甸2012年解除新聞審查後,更是成了人們批評中國商人的傲慢與軍政府的助紂為虐的例證。

Min Zin認為,這兩個項目使得緬甸反華態度達到1969年以來的高峰。但他表示,緬甸的反華情緒需要得以遏制,「否則,北京方面可能會感到遭受威脅,從而更明顯地進行干預,以保障自己的利益。若這發生,緬甸的國家建設和發展努力將會嚴重受損。」

撰稿:BBC中文網記者 倪偉峰 發自緬甸仰光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