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反併吞」的火車不能對撞!

2018-10-22 07:10

? 人氣

喜樂島聯盟在台北舉行「全民公投反併吞」。(甘岱民攝)

喜樂島聯盟在台北舉行「全民公投反併吞」。(甘岱民攝)

綠營南北兩埸「反併吞」活動都已圓滿落幕。這個溝通過程充滿火藥味、一方嚴令黨公職不准參與、另一方宣稱被打壓背叛的活動,最後是採分別舉辦方式予以補救。民進黨認為這是「南北呼應」、「雙方在理念上一致,但行動上有所差異」。喜樂島聯盟則認為對方是「互別苗頭」、「民進黨只有反併吞,沒有解決方案」;陳水扁更是在臉書開砲,質疑蔡英文要降低喜樂島台北場熱度,才開放黨公職人員去高雄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溝通過程的齟齬,再加上活動當天台北場驚人的聲勢(據參加並曾四處走動的朋友說,因為場地限制,人群呈「非」字型擠滿好幾條街巷,尤其坐區後的站區堪稱人山人海,是太陽花運動以來最盛大的場面),已經有一些綠營人士擔心,喜樂島聯盟會不會因為活動成功而自認民氣可用,堅持「要公投」優先於一切,致令他們與民進黨未解的心結進一步醱酵?

這些綠營人士最擔心的就是「反併吞」的兩列火車對撞,造成兩敗俱傷,甚至玉石俱焚。他們的擔心確實有理。面對中共兇狠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併吞(將台灣「去國家化」「去主權化」及發放「居住證」等都是)及打壓,「反併吞」難道不該是全體台灣人特別是綠營的最大共識嗎?如果反併吞的火車竟然為了「反併吞.要公投」與「反併吞.護台灣」兩場活動的差異而對撞,那傷害的不正是「反併吞」的集體意志嗎?包括選舉及未來兩岸政策,得利的不是只有中共及其在台同路人嗎?

同時,只要同樣是「反併吞」活動,難道不該秉持求同存異精神,看成「相容」「互補」而非「互斥」嗎?民進黨成立「反併吞行動溝通小組」與獨派眾大老溝通後,決定同一天在高雄舉辦「反併吞.護台灣」大遊行,不是已一定程度表達了「共襄盛舉」的善意嗎?而負責策劃高雄場的立委劉世芳稱,高雄場「是一種分進合擊的策略,讓台灣在過去這一段期間受到中國的威脅,可以有南北不同的聲音發出來。」這不也是在幫助擴大「反併吞」浪潮嗎?

誠然,民進黨開放黨公職人員參加南部反併吞遊行,卻不能參加北部喜樂島聯盟主辦的遊行,確是一種切割。但這切割絕不能像陳水扁一樣,將之解釋成是對喜樂島1020活動主辦者及鼔吹者的「否定、切割與打壓」,而不如說是為了慎重:在美中一起反「公投正名」之下,民進黨身為執政黨,不想再重演當年扁故事,成為「麻煩製造者」。

政府負有國家責任及全民付託,遇事必須謹慎周全。大家不要忘掉,去年底立院通過公投法修正案前夕,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突然訪台。當時就傳出是美國擔心公投法修正踩到紅缐,所以莫健來台「關心」,尤其關心「去中國化」會引發台海區域衝突,拖美方下水。美國為了自身利益,不願為台灣的片面行事而與中共直接衝突,其基本態度如此,民進黨政府能給美中雙方落下「支持公投正名」的口實,成為「麻煩製造者」嗎?

有兩篇媒體投書頗能切中台灣現實的困難及自處之道。林保華10月3日《台灣寧靜革命的主要敵人》說:「台灣與中國的實力懸殊,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智取不易,還要靠國際援助。當今全球能制伏中國的首推美國,但美國也有韓戰與越戰的敎訓。所以美國的國策是,只要能不用人命,就用其他方式。如果台灣等不及,要制憲獨立公投,除非有自己制勝中國的能力,(否則)如果以此脋迫美國出手,那麼在觸犯中國的同時,也得罪美國。阿扁有過教訓,蔡英文當然不願重蹈覆轍。」

「阿扁執政期間因公投而觸怒小布希,中國動輒向美國投訴台灣的不是,於是出現美中共管台灣論,然後美國國內有棄台論。蔡英文當選總統後,與美國互動良好,上述兩種論調基本絕跡。美國對蔡的信任就在她的維持現狀,美國也以中國破壞現狀而提升美台關係。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並未承諾制憲獨立公投,而是遵守憲法與捍衛民主。因此說蔡英文背叛台灣並不對。」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後,破壞、滲透台灣的風源都在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本土力量更應以大局為重,對本土政權面臨的問題採取理解、扶助與監督,不應進行分化攻擊。」

而美國台僑張昭仁10月7日《彭斯演講與維持現狀》也說:從美國副總統彭斯近日的演講來看,「蔡政府維持台灣主權現狀的外交顯然有重大成就。而國內的正名運動也有必要,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正名運動有建立國家意識的功能;如果它能在民間如火如荼展開,是很好的運動⋯。目前政府的外交政策已達預期目標,毋須改弦易轍,正名運動若能在民間努力,透過草根力量成為全民運動,二者相輔相成,那對台灣就太好了!」

無可諱言,蔡英文的領導能力及決策品質頗多爭議。但她維持現狀的政策卻是務實的,至少中共無法找到挑撥美台關係及指摘蔡政府「走向台獨」的理由(口頭胡亂指摘是另一回事,中共對於他們不喜歡的人或國家總是胡亂指摘,毫無誠信)。在國家生存及民主都急需守護、「反併吞」也急需凝聚為全民共識之際,綠營內部絕對不能為了「護台灣」與「要公投」的次要差異而火車對撞,因為那只會帶來更多傷害,而非團結。

女作家陳冷的媒體投書說得好:「不管喜樂島也好,民進黨也好,大敵就是對岸的中國獨裁專制政權。如果不能團結一致,還彼此內鬥,那還有什麼戱好唱?」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