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佈局俄羅斯互聯網企業的邏輯

2015-06-25 05:40

? 人氣

Yandex Alpha
Yandex Alpha

答案或許要從歷史中找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1939年九月納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之後,英法兩國雖然已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雙方並未發生重大軍事衝突。在這段史稱「假戰」(Phoney War)的期間,判讀蘇聯意圖,對英法在歐洲西線戰場的部署十分重要。時任第一海軍大臣的邱吉爾曾在BBC廣播電台上指出,蘇聯的動向,是一個「密中秘中謎」(“… a riddle wrapped in a mystery inside an enigma”),解謎金鑰,就是蘇聯的國家利益。這句一針見血的評論,正是理解俄羅斯互聯網企業發展邏輯的關鍵: 國家與互聯網的發展利益不一定一致。

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Google是國營企業,將對全球互聯網造成什麼影響?國企的定義並不僅指狹義上由國家控股所有的企業,而是廣義的泛指所有國家意志的延伸。如果Google是國家政策的工具(an instrument of statecraft),將對政治經濟及文化領域造成極大的影響。首先,信息的存在與解讀將可能受制於搜尋的結果,政府透過網絡科技的所能掌控的媒體話語權更形集中。其次、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雖然便利了人類生活,但也便利了政府「老大哥」對人民鋪天蓋地的監控。尤有甚者,當我們讓搜尋引擎成為思想習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倚賴互聯網來儲藏記憶時,一個受政府控制的Google即掌握了改寫人類意識的編譯器。控制了Google,就有可能控制人類的心靈。

這個思想實驗所推導出來的結論,就是普丁公開宣稱互聯網是美國監控全球的中情局專案的世界觀。對一個曾親眼目睹柏林圍牆倒塌、從葉爾欽手中接下破碎江山、掌控俄羅斯十五年卻仍然時常感嘆政令不出克里姆林宮的前KGB特務而言,這個世界觀也許說出了他的潛台詞:互聯網是資訊平台,但同時也是承載與宣傳意識型態的媒體。而控制媒體,是所有極權政府鞏固統治基礎的必要手段,儘管這種手段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對自己的歷史、文化及語言的「優越性」毫不懷疑的俄羅斯而言,與西方資本主義分庭抗禮,是自冷戰以來支持俄羅斯與美國爭霸的重要心理因素與「歷史天命」。在俄羅斯領導人眼裡,多極世界是好的,而俄羅斯理所當然是可以抗衡美國勢力的一極。一個基礎建設由美國打造與掌控的互聯網(例如網域授權機構ICANN),是國防安全的根本問題。基於霍布斯史觀建構「巨靈神」式政府的俄羅斯,為了在”war of all against all”的全球網絡叢林戰場上生存,互聯網是必須控制的重要武器。而俄羅斯數百年來的歷史,恰恰加強了當代俄羅斯領導人這種價值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