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甫觀點:誰怕健保點值一點一元?

2024-05-17 06:50

? 人氣

討論醫院財務監理,比討論醫師薪須高低,乃至健保費是否補貼醫師薪資更重要。圖為台大醫院(資料照,顏麟宇攝)

討論醫院財務監理,比討論醫師薪須高低,乃至健保費是否補貼醫師薪資更重要。圖為台大醫院(資料照,顏麟宇攝)

接續選前各黨候選人所提出「增加醫療投資」、「醫療費用佔GDP比率提高至8%」等政見,選後無論是民進黨賴清德準總統於「健康台灣」論壇上提出的方向,抑或是國民黨王育敏、蘇清泉等人所提出的「保障點值」《全民健保法》草案,都在在顯示增加醫療投資的迫切性,及該議題的高度社會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增加醫療投資、改善醫療品質、提升照護效率以及加速新藥引進,這些問題都需要錢,而健保每年8千億的財政規模,雖然已有一定的成長,卻已追趕不上人口老化、醫療倚賴性提高、就醫費用節節上升的現實。在這些前提下,「錢不夠」便是鐵打一般的事實,「開源」與「節流」並進應該是合乎邏輯的理性思維。

「節流」的問題早已是相關單位的專長,健保署透過核刪(刪除被認為非必要的醫療行為給付,由醫院自行承擔成本)、攤扣(懲罰申報業務量成長率最高的醫療院所)與改變給付方式(論人、論質計酬取代過往多做多賺思維)的手段,多年來不斷嘗試,希望遏止醫療浪費與不當支出,在無法改變民眾就醫自由度的前提下,尚有努力空間,但早不是毫無作為,各醫療院所的「醫務獲利率」(純靠醫療業務的投資報酬)普遍不高甚至呈現負值,便是例證之一。

「開源」的問題則屢屢牽涉敏感神經,據健保署統計,若要補足「一點一元」的目標,每年至少要多支出1500億元,佔我國稅徵財務的一大塊。該怎麼做到呢?國家支出、公務預算編列更多,或許可解決部分問題,只是別忘了國防教育社福各方面也都嗷嗷待哺;再不然就回到向民眾多收錢的方向,只是受雇的常民可能還不是最有感的,雇主因此所需額外增加的雇用成本,諒必會是產業界最反對的原因。至於補充保費、針對股利課稅、往企業加稅、菸酒捐挹注...都是值得討論的方向。

總歸而言,如果想要建立可長可久、人人不會因病而貧的健保體系,我們除了得在節流的部分持續努力、發揮更大想像力,更應該在「開源」的功課上努力惡補,牽涉到錢的問題都非同小可,勢必需要更多理性的社會對話,以及實證支持。然筆者最擔心的是,其中卻有論者張揚扭曲過的資訊,試圖將開源節流的社會共業,導向服務特定職業族群的立場(亦即「提高保費是為了滿足醫師私慾」等語),除了對檯面上的討論無貢獻之外徒增網路平台戾氣。

何文《健保費漲不停,他們沒告訴你的事》未盡查證之責,其所揭露之部分數字與事實差異甚遠,其文中所不斷強調之「透明度」一文也值得玩味。觀何文所述,因為醫師未向社會大眾揭露其真實收入,恐致保費漲價時的瓜田李下之嫌,也令人擔憂同為醫藥產業的其他職業別從業者未受到同等照顧。筆者在此想要拉出另一觀點,實際上醫院收到錢以後是否真的照顧員工,確實一直都蒙著不透明的謎障,歷來更有許多新聞指責醫院血汗或是政府法規未全之錯;但若真有心於此,則更需要討論的是健全政府法規對於醫院財務的監理、落實醫療人力法規(例如護病比)的深根以及厚植醫療體系工會的議價能力。

若對此未置一詞僅一味反對針對保費提高的討論,只恐指桑罵槐、顧左右而言他,暗地裡為特定立場者喉舌的姿態,也顯得路人皆知。

*作者為醫學中心急診主治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