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藏的中國》選摘(3):像木乃伊般被保存的主題公園

2015-06-09 05:20

? 人氣

部分僧侶的每日例行儀式也是如此,比方午後的辯論會就顯得荒腔走板而與本意脫節。辯論的目的應該是測試年輕僧侶對於佛教經典的理解,但它變得比較像是戰士間的肢體互鬥,而不是傳統的學術性爭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統作法是某個僧侶盤腿坐在地上,而另外一名僧侶會把右手掌重拍左手掌,並且連珠炮似對他提出問題。如果答錯了,對方就會用右手外側打在左手掌上。但如今在色拉寺這樣的辯論形式看起來像是場表演,而非是個考驗;這些新手僧侶們會跳個老高,發出有如鞭擊般的響聲重重地打著手掌,有如迎合觀眾的表演者。

這份由來已久的常規練習已走樣成一場單純的表演,僧侶在西藏社會中做為仲裁者和道德權威角色的重要性也持續大幅減少中,而這也是北京當局所鼓勵與期待的。當局之前是把所有寺廟視為一個相互連結的網絡,而今則認定以個別的實體來對待。因為眾多活佛(tulku)相繼逃亡,因此現在不同的佛教教派領袖都是用遙控的方式來領導,既已遠離西藏,僧侶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是西藏生活的中心。

遊客們在色拉寺內觀看著這場午後的辯論會,與西藏慢慢滑向世俗主義似乎毫不相干。某部分而言,這是因為大多數的遊客都是漢人,他們成群結隊而來,隨時準備好手上的相機與手機,而且通常跟在一名舉著小旗子的女性導遊後面。用餐時間他們又會擠滿漢人餐廳,群聚在老城區巷弄內的紀念品小店前,為著西藏牛仔帽、護身符和項鍊等等討價還價;他們的出沒如同老城區中巡邏的武警一樣,都象徵著征服西藏。

當我首次抵達中國時,除了工作與讀書的需求,不然就是返鄉,其他幾乎沒有人會在中國舊曆年間旅行。隨著收入提升,創造出有錢、能夠負擔奢侈假期的都會中產階級,最有錢的會出國旅遊,他們會飛去泰國的熱帶海灘,不然就是高度開發的歐美。另外有些人會前往西藏、雲南還有中國南方外海上屬於熱帶氣候的海南島(Hainan Island),一償旅遊夢想。

多數人來到西藏都是為了它那純然的異域風情。也都默認這片大地有著非比尋常又獨一無二的地理景觀,以及崇信佛教至深的一群人,還有它那根源自緬甸和印度的語言,這一切都和中國其他地區不同。所有漢人都會承認西藏和新疆在人種與地理景致上,與他們以及中國其他地區有著極大的差異;這點和中共成功改寫歷史對照起來,顯得相當諷刺。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承認這些地區從來就非帝制中國的一部分。

並非所有到西藏旅遊的漢人都把它當成出國旅遊的替代方案,少數旅客會把這行程當成和緩的性靈甦醒,而且這樣的人有增加的趨勢。西藏或許不如以往那樣富有宗教虔誠性,不過日常生活還是有別於漢人的世界,不像中國境內大多數漢人日復一日只懂汲營致富。那些少數的漢人,到此處來是尋求更深層的意涵和體認,有些人會去探訪僧侶,想要獲得人生指引的箴言,另外的人都只是到拉薩走馬看花、並期待著能吸取到無形的能量,在這世界的屋脊上盲目地追尋神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