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看2024台灣大選:台灣人必須做出抉擇,要繼續「對抗」北京或是「妥協」

2023-12-06 18:35

? 人氣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5 日出席勞動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5 日出席勞動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下個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將是一個歷史關鍵時刻:選舉結果可能鞏固台灣不穩定的主權,使其陷入與中國的衝突;也有可能使其更為融入更大鄰國的軌道。

《日經亞洲》特約記者周浩霖(Thompson Chau)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日經亞洲》6日刊出〈台灣的決定性時刻:決定與中國未來關係的總統大選〉專文,向國際讀者介紹將在明年1月13日登場的台灣總統選舉。正在台灣採訪選戰的《日經》特約記者周浩霖,在文中先簡介了目前主要的三組候選人,依目前民調高低排列依序是:礦工之子賴清德與前駐美代表蕭美琴(民進黨)/警察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與保守派媒體評論員趙少康(國民黨)/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光集團長女吳欣盈(民眾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三黨候選人的政見,《日經》稱賴蕭配「歡迎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繼續支持台灣」;侯趙配雖然也「誓言保護台灣」,但方法是透過與中國談判、取得共識和妥協;至於《日經》對柯吳配的介紹主要集中在柯文哲身上,除了將台灣民眾黨稱為「民粹主義新貴」,而且強調上個月藍白配的談判未能成功——無論誰獲勝,這場總統選戰都很可能成為亞洲2024年最有影響力的選舉。

烏克蘭與香港陰影下的台灣大選

《日經》指出,雖然這場選舉的地點是台灣,卻深受半個地球外的烏克蘭戰爭影響。因為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經常威脅以武力吞併台灣,這迫使台灣選民必須面對過去難以想像的衝突。明年一月的總統大選也因為戰爭而蒙上陰影,每位候選人都表示,只有他們才能阻止戰爭,因此選民也在烏克蘭的陰影下必須做出選擇:到底是要跟北京繼續對抗、還是妥協。立委參選人苗博雅則對《日經》表示,這次選舉選的是「我們捍衛自己與台灣自由民主的決心」。

苗博雅被《日經》稱為是「當代台灣的臉孔」,除了她剛好在台灣宣佈解嚴那年(1987)出生,也是台灣首批出櫃的女同性戀政治人物,並於2018年當選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中國對香港的鎮壓在台灣引起了巨大反響,尤其是北京取消了1997年回歸所得到的自治與自由的保證。除了緬甸北方的軍事衝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最近的以哈戰爭,都說明了長期休眠的地緣政治斷層線再度蠢蠢欲動、衝突隨時可能爆發。苗博雅說,看到其他國家正在經歷的事情,提醒台灣人建立自衛能力的重要性;唯有擁有力量,才能維護和平,暫時的妥協、投降或屈服,只會帶來更大的不幸。

國民黨:投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

至於國民黨對台海危機的看法則是:只有不主張台獨、降低與北京的緊張關係、甚至促進雙方更緊密的經濟聯繫,才能真正地阻止戰爭。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便強調,明年的選舉就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中國也在盡最大努力讓台灣 人了解這套「戰爭與和平」的說詞:在過去一年裡,中國的戰機和艦艇增強對台灣海域與空域的入侵力道。據台灣國防部稱,今年9月就有103架次中國軍機飛近台灣,創下新紀錄。其中40架軍機更越過台海中線,或是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

柯文哲也加入了這場「戰爭與和平」的辯論,不過他已經擺脫早年的民進黨傾向,轉而將自己稱為「第三勢力」、並且指責民進黨過於「好戰」。蔡英文雖然無法繼續連任,不過她已經開始回擊這種批評,並在造勢大會上表示這完全是「危言聳聽」,並且對台下支持者發問「我要問現場所有的好朋友,有人要戰爭嗎?沒有人要戰爭。我們是不是要和平?大家都要和平」。她強調「看看香港,想想台灣」、「我們不要香港式的和平,我們想要有尊嚴的和平」。

中國的信息戰與干預大選

《日經》指出,蔡英文政府不僅要抵禦中國的軍事入侵,還要對抗他們所說的干預選舉跟虛假訊息。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表示,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親國民黨的《聯合報》宣稱美國已要求台灣開發生物戰製劑,甚至援引了一份偽造的政府文件。美國與台灣政府都否認了這項報導的內容,《聯合報》則聲稱報導前已經履行了核實義務,但是他們並沒有對偽造文件的指控作出回應。顧立雄則對《日經》表示,台灣在選舉前夕將會出現更多假新聞。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分析最近兩年的華文媒體報導與社群媒體貼文後發現,中國國家、政黨及其附屬組織是煽動或放大反美內容的最主要成員。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表示,中國針對台灣的侵略行徑正在該地區敲響警鐘,包括菲律賓、日本與區域內的其他國家也對中國在台灣與南海的侵略性策略感到震驚。更重要的是,北京與華府之間的緊張局勢仍在繼續,而美中兩強都高度關注台灣明年1月的選舉結果。一般認為,賴清德如果獲勝,中國的反應可能加劇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

台灣的「安全困境」

在上個月的舊金山拜習會中,習近平敦促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拜登則在拜習會後的記者會表示,他已經明確警告習近平「不要干涉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日經》指出,儘管許多台灣人都對美國的支持心懷感謝,但也有人擔心華府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非台灣的利益。比方說,去年美國對中國的晶片產業的制裁,也對台灣的晶片製造商和供應鏈造成打擊,這些公司失去了許多中國客戶。部分評論者更指責美國將台灣「武器化」,藉以遏制北京的擴張行徑,並且質疑華府是否真的會在台灣遭到攻擊時出兵協防。

東海大學的潘兆民教授表示,台灣始終面臨「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對國民黨的支持者來說尤其如此。潘兆民說,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來,台灣很多人都覺得美國對盟友的支持並非沒有底線,即便對抗中國入侵獲得勝利,那也將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台灣終將變成焦土。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去年訪問台灣,雖然被親美人士稱為「美國支持的必要展示」,但反美人士則批評「華府只不過為了自身利益利用台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的民調發現,有61%的台灣人同意「即使美國出於自身利益遏制中國,但這對台灣來說也是必要的」,僅有22%認為「美國遏制中國不符合台灣的利益」。

下一任台灣總統的難題:美中對立

《日經》指出,無論是誰接替蔡英文擔任台灣總統,都必須面對日益激烈的中美競爭,以及來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加倍脅迫。牛津大學的研究員荊柏鈞(Jing Bo-jiun)表示,三組候選人其實都承認台灣潛在的衝突風險,也都公開表示支持提高國防預算,試圖讓選民相信他們最有能力確保和平與穩定。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南樂(Lev Nachman)則表示,雖然三個主要政黨看來意見一致,但他們對於如何保障台灣的未來提出了具有微妙差異的願景。

南樂說,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試圖對選民推銷,他們維持現狀的做法對台灣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國民黨對於蔡英文政府加強國安的做法表示懷疑,包括延長徵兵時間、不對稱戰爭、發展台灣自己的潛艦、經濟多元化同時與中國脫鉤。至於國民黨自己的計劃在很多方面都正好與蔡政府相反,其主要訴求則是希望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避免兩岸發生衝突。趙少康就承諾當選後縮短兵役,並以成本過高為由、主張調查潛艦計劃主持人黃曙光,侯友宜則支持重啟ECFA談判。

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台灣不可「螳臂擋車」,試圖完成壓倒中國的不可能的任務。連勝文說,侯友宜當選總統當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重啟兩國政府之間的建設性對話,同時也會繼續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連勝文強調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比美國更靠近台灣,因此「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與北京接觸」,他甚至反問《日經》記者「你認為我們能夠獨自遏制中國嗎?」

不確定的未來

儘管國民黨在去年的地方選舉中取得成功,但資深分析家和華府人士都認為,國民黨沒能闡明他們將如何維持兩岸和平。曾擔任美國駐台武官、以及白宮國安會(NSC)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主任的簡以榮(Ivan Kanapathy)表示,台灣在野黨的競選主軸主要著重於反民進黨,而非陳述與共產中國共存的願景,這才是「戰爭與和平」爭論背後的意義。簡以榮還說,鑑於台灣問題位於美中競爭的核心地位,認為台灣未來可以與華府及北京同時進行「建設性合作」的想法是不可信的。

英國前駐台代表麥瑞禮(Michael Reilly)則對《日經》表示,無論是誰贏得明年的台灣大選,中國的企圖都不會改變。北京將要求台灣依照他們的條件進行和談,即便是在野黨勝選也不例外——不過恐怕台灣人並不希望這麼做。根據台獨聯盟最近的民調顯示,多數人不想改變目前的兩岸關係:44.3%的受訪者希望「永遠維持現狀」,還有35.8%支持在「維持現狀」的努力爭取獨立。 」麥瑞禮承認,要是反對派勝出兩岸局勢在短期內確實會緩解,但中國將會對任何「讓步」都非常謹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