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策觀點:真金不怕火煉,候選人何需懼怕民調檢驗?

2023-11-09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若藍白合不能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民眾黨就應該思考走出自己另一條道路。(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若藍白合不能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果,民眾黨就應該思考走出自己另一條道路。(資料照,柯承惠攝)

全民已陷入藍白合焦慮

從10月14日「黃金會談」的會前會開始,民眾黨與國民黨兩黨協商交鋒多日。國民黨提出「日本式」(一半全民調,一半由兩黨立委提名人進行不記名投票)與「德國式」(準全民調,占比一半為候選人支持度,一半為政黨支持度)兩種「新方案」;民眾黨主張維持全民調,但如果雙方結果差距在誤差範圍內(3%),就算是柯領先也願意擔任副手。雖然雙方還未明白說出「破局」兩字,但仍未就正、副總統候選人產生方式達成共識,已令期待政黨輪替的藍白支持者陷入集體的焦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黨否定行之有年的全民調,難道郭台銘也是被作掉的?

其實經過半個多月來許多學者專家的評論與社會大眾的反應,不難看出國民黨最初所提的「民主初選」在現實上確實有其窒礙難行與實踐經驗不足之處,而民眾黨所提的全民調方式在目前情形下,已然是可行的最適方案。原因在於國民黨和民進黨長期以來,在進行縣市長和區域立委提名初選上,也都是採取對比式和互比式民調的混合方式,如今朱、候、金竟然質疑這種民調方式的公正性,並指出因爲怕民進黨灌票,所以不願採行,這種昨是今非的論調簡直匪夷所思,我們要問,難道國民黨用全民調方式,把郭台銘幹掉也是灌票做出來的?

拒絕接受全民調檢驗,如何貼近民意帶領國家?

固然,全民調有手機、市話比例及對比、互比及誤差比率,乃至民調公司家數等問題,這些技術性乃至民調問題的設計,本來就可由雙方協商共議找出最公正、雙方都可接受的方式來解決,何況全球民主國家迄今並無百分之百完美的民調方式,就如同民主制度被喻為雖不完美卻是「必要之惡」一樣,台灣社會及各政黨對行之有年的全民調也早已普遍接受,朱候因噎廢食的歪理,究其原因,不是欠缺自信怕輸,就是傲慢與偏見使然

而一個不敢接受民調檢驗的政治人物或政黨,在當今民主國家中,的確十分少見。這樣的候選人,我們又要如何相信他能夠帶領國家?這樣的政黨又怎能順應民意,成為以民眾利益為優先的執政黨?

進一步言,一個多月來朱候金團隊利用六都大造勢與韓國瑜、王金平當「保姆」以拉抬民調的用心,可謂路人皆知,且候的民調確已經上升,甚至不乏超過柯文哲的,令人不解的是,何以朱候金竟懼怕民調至此,這豈不是自己看衰候友宜?再加上柯文哲都承諾願意在誤差3%上下,擔任候的副手,候金朱三人若非頭殼進水,就是根本不願意藍白合作。

竹篙套菜刀的日德模式,挖坑給柯文哲跳

再看國民黨最新提出的「日本式」與「德國式」兩種似是而非的方案,其實並不符合我國的政治體制與選舉模式,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是治絲益棼。因為日本與德國都是內閣制國家,與我國現行半總統制的政治體制不同。「日本式」源自日本自民黨經由黨內國會議員選舉產生黨魁,由其參加國會「首相指名投票」後出任首相的方式。此種「幹部投票」方式適用於黨內選舉,卻不宜用於跨黨選舉,而國民黨自己也早就因為「幹部投票」違反民主精神與原則而棄之不用,如今卻要將其「借屍還魂」,其目的只是挖個大坑要柯文哲自己跳下去而已,兩黨立委候選人69:  1 1的「民調」結果,不問可知,朱立倫未免吃人夠夠,難怪柯文哲要回敬「我雖然老實,卻沒有那麼笨」。

而「德國式」是在全民調中加計「政黨比例」,這是源自於德國國會選舉採用「聯立制」,由政黨票得票比例決定國會席次的分配,其精神是以政黨比例代表制為主。但是我國的總統不是由政黨比例代表制產生,而是由取得相對多數的單一候選人勝出,總統得票率與不分區政黨票得票率往往會產生相當的落差。以上屆總統與立委選舉為例,蔡英文得票率為57.13%,民進黨不分區政黨票得票率僅33.98%。因此,把用於產生不分區立委的政黨比例(或政黨支持度),納入以個人支持度為主的總統候選人產生方式中,根本邏輯不通。

候友宜挾造勢與韓王拉抬民調,國民黨中央放任仇柯言論?

現今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在各項民調中,同樣在三黨鼎立中,均低於40%;而國民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民意支持度,在各項總統民調結果中,更始終低於其政黨支持度,且常在藍綠白總統候選人三強中墊底,這就是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和國民黨中央黨部一直不敢正視的問題。

20231106-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6日參觀泰山棒球學校並舉行「來改變-體育政策發布」記者會。(柯承惠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資料照,柯承惠攝)

亦即侯友宜作為總統候選人的實力不足撐起國民黨,扮演帶領小雞贏得過半立委席次的母雞!因此侯在迄今藍白所提的各種「藍白合」推選總統的方式中,一直不願意接受最能夠反應總統候選人實力的「全民調」方式,反而一直想要依靠傳統的動員力量與長期積累的政治實力來進行一場穩操勝券的比賽,甚至惡意傳播「柯文哲說變就變,以小吃大」的仇柯言論,這種「泱泱大黨」以大欺小硬拗的封建姿態,又如何讓人心服口服?

候友宜國政論述能力,將讓賴清德以逸待勞

選民選總統通常在評估總統候選人的能力和溝通力,如果國政理解能力不足,當選後只能任由幕僚擺布,將會是國家的禍害。如果論述能力不足,縱使勉強「候柯配」,候友宜也會在總統辯論時,被賴清德打趴在地上,何況總統候選人辯論時無法攜帶保姆上場。因此,總統選舉是選人重於選黨,尤其中間選民更是如此。如果要選黨,民進黨支持度最高,賴清德就直接宣布當選就行,但顯然不是如此。選人不選黨的中間選民是2024大選最重要的推手,請國民黨要尊重中間選民的真實民意,也請國民黨不要誇大民調的缺點,自己使用民調,卻又污衊民調,反而採用自己從來不用或者早已廢棄的方式,這種操作手法只會被中間選民看不起。

國民黨只想打贏柯文哲,若硬拗「候柯配」可能三輸

2024年大選已經浮現的一種民意趨向,就是在2020年投票給蔡英文的中間選民不滿代表民進黨新潮流參選的賴清德,要改投票給在野黨,我們期待國民黨不要辜負中間選民的意志,逆民意順黨意,只想贏柯文哲,卻將「下架民進黨」的戰略目標視為次要。根本違背以「最後贏得明年總統大選」的思維目的,這樣以大欺小硬拗「候柯配」的正副總統候選人,真的能贏得明年一月的總統大選嗎?

換言之,藍白合若真的是以國民黨所提出來的方式(非全民調方式)推選出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由缺乏民意支持檢驗的總統候選人進行全國輔選助講,最後輸了總統大選,也造成明年初的立法院立委兩黨席次無法過半,這樣的藍白合有何意義呢?甚至侯友宜還可能因爲輸了總統選舉,而在明年敗選後成為被新北市民罷免的對象,形成國民黨總統、立委選舉、侯友宜個人三輸的局面!請問屆時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若候不能接受民調檢驗,藍白合必面臨破局

從歷次民調結果可知,柯文哲的支持度在20至33 %之間,年輕族群20 至40歲由柯獨佔鰲頭,賴則以高齡及高中以下學歷者為優,支持度也維持在35%的平均值,候友宜的平均支持度也在15至20%擺盪,而冀求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的則是65%上下,從民調專業言,柯的支持者有穩定的黏著度、不易轉移的特性,對「柯候配」如影隨形,反之如強行「候柯配」,其黏着度勢必鬆馳,但若透過全民調方式產生「候柯配」,支持者雖不滿意卻也只能勉強接受。

因此,我們在此要鄭重提出呼籲,國民黨應該要以行之有年的全民調方式的程序正義,來產生藍白合的正副總統候選人,真金不怕火煉,國民黨候選人候友宜若真的無法接受民調檢驗,就趁早知難而退,好好把新北市長任期做滿,以免選輸總統又要被罷免,壞了藍白「下架民進黨」,共組聯合政府的大計

20231108-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8日舉行「韌性台灣,創造多贏」記者會。(柯承惠攝)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們也要期許柯文哲,既然公開承諾以3%誤差值為退居副總統候選人的條件,就應該說話算話,勿執著於個人的進退;藍白兩黨也需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將「下架民進黨」、打破「贏者全拿、有權無責的民選皇帝制」,共組聯合政府,改變台灣政治文化,全民與國家的利益作為藍白合唯一且最優先的目標,並推動合作的實施方法。如果死守著個人與政黨利益,未能推舉出獲得最強民意支持的一組候選人,最後可能導致總統與立委兩個重要的選舉目標無法達成。這樣的藍白合,也必將會被人民看破手腳,被人民唾棄,並種下明年敗選的種子!

最後,如果藍白合不能發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民眾黨就應該思考走出自己另一條道路,一條能夠徹底揚棄以往「個人利益、政黨利益優先於國家利益」的舊思維,真正關心人民福祉與國家未來的道路,為藍綠惡鬥下的台灣留下一線生機,是否會是更好的選擇呢?

正值總統立委投票選舉登記的前二十天的現在,我們呼籲,請關心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一心一意要下架民進黨貪腐政府的選民,慎思明辨—我們目前正走在重要的抉擇道路上!

*作者曾任報社社長,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