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預估原爆死亡2萬人,為何最後多10倍?揭開電影沒演的真相:竟是因科學家1失誤

2023-08-14 17:10

? 人氣

奧本海默原先預估原爆死亡人數為2萬人,最後卻犧牲了多達22萬人的生命。(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奧本海默原先預估原爆死亡人數為2萬人,最後卻犧牲了多達22萬人的生命。(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引起全球熱議,廣島與長崎原爆週年紀念亦即將來臨。由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領導研發的兩顆原子彈,在1945年8月6日投向廣島、8月9日投向長崎,死難人數總共多達12.9萬至22.6萬人。有歷史學家翻查記錄,原來當年奧本海默團隊原先估算死亡人數只有2萬人。落差為何如此巨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1986年出版的普立茲獎得獎著作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中,研究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的知名歷史學家羅茲(Richard Rhodes)梳理了原爆前的會議討論內容。當時科學家與官員爭論的重點,在於原子彈威力是否足以讓日本軍民喪失抗戰鬥志;事後美國總統亦要親自公告原爆消息,如何在演說中說明原爆威力也叫官員苦惱。

各種爭端被帶到時任戰爭部長史添臣(Henry L. Stimson)辦公室內,會上有科學家質疑原子彈的破壞力,聲稱「與目前任何空襲所造成的效果不會有太大不同」,死亡人數不會多於燃燒彈攻勢。奧本海默當場為他的發明辯護,但重點仍不在死難數字,反而是爆炸後電磁與核輻射帶來的視覺震懾效果:

奧本海默博士表示,原爆視覺效果相當巨大,伴隨著絢爛的輻致發光,火球可升至10,000到20,000呎高空。爆炸產生的中子效應,將會危及3分2英里半徑範圍內的生命。

估計就在同日下午,奧本海默向史添臣匯報了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家團隊的死亡人數估算。參與曼哈頓計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普頓(Arthur Compton)憶述,當時團隊估算不過區區2萬人死亡,是假定日本人會在防空洞內避難。

原子彈在廣島上空引爆,產生巨大的蕈狀雲。(圖/取自維基百科)
原子彈在廣島上空引爆,產生巨大的蕈狀雲。(圖/取自維基百科)

最近「自然」(Nature)期刊訪問中,該書作者羅茲指出,這個錯誤估算不是毫無根據,因為當時的記錄顯示,當日本人聽到B-29轟炸機機隊接近,他們都會自動前往防空洞避難,所以科學家是按照居民會躲在防空設施的行動模式,估計最終死亡人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告死亡人數估算後,其中一段著名討論納入了「奧本海默」的電影情節——史添臣親自把京都從原爆目標名單剔除,他聲稱自己戰前兩度到訪京都,當地是日本重要文化遺產,不應該受到摧殘。

另外,羅茲在書中引述的康普頓,雖然在電影中沒有戲份,但在史實中居功至偉。1927年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康普頓在美國科學界地位顯赫,為曼哈頓計劃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室主管。奧本海默曾經親自向他請教數學,推算原爆會否觸發連鎖反應毀滅世界,但諾蘭在「紐約時報」訪問中承認,電影改編版本隱沒了康普頓的角色,改成奧本海默請教愛因斯坦,以增強戲劇效果。

《奧本海默》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奧本海默曾經向康普頓請教數學,電影則改編成愛因斯坦。(圖/取自imdb官網)

最終,這次原爆固然沒有毀滅世界,但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家嚴重低估原爆死亡人數。在投彈前,天空只有一至兩架B-29轟炸機掠過上空,不是完整的轟炸機機隊,廣島居民誤以為純粹是天氣監察,沒有如科學家所料尋找防空設施。最終兩場原爆的累計死亡人數,估計在12.9萬至22.6萬人之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奧本海默原先估算,原爆死亡人數僅2萬?)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