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淳觀點:謠言、柯P、文字獄

2023-07-18 06:50

? 人氣

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有脈絡可循的,言行的情境,在轉述或重述之後,卻會因蒐羅者的刻意造作,去其脈絡、斷章取義,而受到某種程度的扭曲或放大。圖為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

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有脈絡可循的,言行的情境,在轉述或重述之後,卻會因蒐羅者的刻意造作,去其脈絡、斷章取義,而受到某種程度的扭曲或放大。圖為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是千古不易的名言。尤其是在當今互聯網流行的時代,曾說過的話、曾做過的事,一言一行,只要曾經被記錄下來,都難逃網民的肉搜、挖掘,而且不但是白紙黑字,連具體影片都歷歷在目,無從閃避,更無法辯駁。是以社會人士,只要稍具知名度,就非得謹言慎行不可,而政治人物,尤其是位高權重者、欲角逐上位者,更是動見瞻觀,不說自身的所作所為,就連祖宗十八代的過往,都有可能被蒐羅出來,以特大號的放大鏡加以檢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問題也往往出在這裡。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有脈絡可循的,言行的情境,在轉述或重述之後,卻會因蒐羅者的刻意造作,去其脈絡、斷章取義,而受到某種程度的扭曲或放大。在有心羅織下,有時竟可能會與事實完全相反,而閱聽者未能細察究竟,就信以為真,寖漸成為人人口耳相傳、顛撲難破的謠言。雖說走過必留痕跡,但是如果掐頭去尾,迷其根由,又豈能說是真相?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殊不知,這些謠言其實都是高明,但別有居心的「智者」有心撥弄而成的。中國古代的謠讖,如漢高祖起義時的「赤帝子斬白帝子」、黃巾之亂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乃至梁山泊中的「石碣受天文」,都是不同形式的謠言,而其收效之宏大,竟可以造成朝代的興迭,如不能及早破除,其危害之大,是難以想像的。

台灣的政壇,龍爭虎鬥,各不相讓,空戰尤其吃緊,謠言繁興,防不勝防,雖各有巧妙不同,目的卻非常單純。一在「造神」,利用網路、媒體的渲染,將自家人捧上高天,猶如神般的存在,「賴神」、「陳神」、「林五星」、「蔡1.5博士」,都是這樣塑造成功的;一是「毀人」,將政敵或相關的政策,攻擊到體無完膚的地步,從偽造錄音帶、捏造走路工、播製錄影帶伊始,到「扭曲服貿」、「逼死使節」、「韓草包」、「韓色鬼賭鬼酒鬼」、「餵毒案」,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網軍四出、訛語流傳。這些都是民進黨最拿手的好戲,而且屢試不爽、百戰皆捷。世間智者少,而愚者多,更何況皆是智者精心炮製而成的,有幾人不會受到蠱惑?

過去是靠小道耳語,網路時代則大量利用梗圖。梗圖圖像分明,言簡意賅,指斥明確,本就極易讓人印象深刻,再有人據此梗圖,極力加以渲染,以一傳十,以十傳百,終至氾濫於網路,一發而不可收拾。例證太多,不勝枚舉,就以近日網路流傳的一張梗圖為例,說明其是如何以「斷章取義」的手法變造扭曲的。

「台灣的現狀」,尤其是在升學方面,的確是有柯文哲所指稱的現象。(作者提供)
「台灣的現狀」,尤其是在升學方面,的確是有柯文哲所指稱的現象。(作者提供)

「我們台灣,第一流的人才讀醫學院,二流的讀工學院,三流的商學院,讀法和農的,佔第四第五,文學院的差不多第六流的,藝術的就根本不入流了」。這段話語,相信多數人,尤其文學院和藝術類的人,乍看之下,一定跳腳、破口大罵。何物柯P?竟敢如此藐視學文學、藝術的人?柯文哲向來喜歡誇耀自己157的智商,又是台大醫科出身,許多人都覺得他不免自傲自負,甚至有點盛氣凌人。看到這段話的人,第一個直覺的反應,當然是柯文哲完全忽視、輕蔑了人文藝術的價值,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梗圖流傳,再加之以蜚語的添油增醋,無形中就將柯文哲「人設」成自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人了。

但是,對柯文哲來說,卻絕對是一樁文字的冤獄,這比宋代蘇東坡的「烏台詩案」,清代「清風不識字」、「異種也稱王」的文字獄還要冤枉。其實,這段話是有其下文的,柯文哲所表述的是「台灣的現狀」,而顯然,這樣的「台灣現狀」,卻正是柯文所深為不滿,想力圖加以挽救的。但是,在被「斷章取義」之下,柯文哲所反對、不滿的,竟迴力到他身上,反而成為他的觀點,這豈非大是冤枉?

「台灣的現狀」,尤其是在升學方面,的確是有柯文哲所指稱的現象的,尤其是讀醫學的,幾乎全是第一流的人才。柯文哲當然也是第一流的人才,但是,他卻曾說過,「讀醫的後果,只會讓聰明人變笨,笨的變更笨」,顯然是對此現象有深刻的感觸,且是相當不以為然的。但是,時潮如此,又能奈何?事實上,許多學子在升大學選擇科系時,的確是充斥著這樣的觀念的,「讀文學院的,通常都是理工不行」,許多家長更屢屢勸戒子弟,「文科出路狹窄,未來很難找工作」,社會觀念豈非正是如此?

社會上的流俗觀點,常是見樹不見林的,其實,文學藝術的功利性太弱,在這個以功利為優先的潮流下,全世界上的國家,文學藝術總是屈居末流的,台灣又何嘗能免於此?但是,柯文哲也感慨道,「世界各國,百年來都以醫學系為第一志願的,只有台灣一個」,醫學系出身的柯文哲,藉這句話深切表達了他的遺憾,而因此遺憾,他發出了「我看台灣不會有莎士比亞的,也不會有米開蘭基羅」的感慨,並強調「藝術創作也要很聰明的人才能做得好」,言下之意,無非鼓勵一些優秀的人才,也應該選擇藝術創作這條路。「此中有真意」,但是在掐頭去尾、抽離語境的「斷章取義」下,就完全逆轉,變成了他蔑視文學藝術的「罪證」,卻是百口莫辯了。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0日透露,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曾向他斷言「台灣沒有辦法參加CPTPP」,可以趁早死了想加入CPTPP的心。(取自鄉民監察院影音)
從柯文哲的語言脈絡中,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是「期望有更多的第一流人才投入文學藝術創作的行列」。(資料照,取自鄉民監察院影音)

社會流俗的觀點,當然是錯的,因為儘管功利主義盛行,卻仍然還是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其性向、興趣、志業,義無反顧地投入社會上認為最冷門、最沒出息的行列中、為文學、為藝術,承擔起薪火相傳的重責大任,也曾經創締過不少佳績。但是,一個時代的文學盛況,是必須有更多的人願意投入,方是可以期待的,光輝燦爛的唐詩,迄今可考的有2873人,知名詩家,如滿天星斗,熠耀閃亮,蔚為一代之盛,這當然與朝廷的「詩賦取士」是密切相關的。在上位的人,如果極力推揚,則一代文風,將有可期待,此正所謂「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的道理。柯文哲既然有157的智商,又豈會觀察不到這點,而如此的感慨,又豈不是柯文哲已經觀察到了癥結之所在,有心力挽狂瀾?如今政壇,嘈嘈嚷嚷,所論無非是經濟、外交、國防,又有幾人會注意到關乎百年大計的教育、文化之事?柯文哲能有先發之見,其實反而是彌足珍貴的,當然也更值得期待。豈料在斷章取義下,面目全非,謠諑之可怕,由此可見一斑。

「我本將心託明月」,從柯文哲的語言脈絡中,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是「期望有更多的第一流人才投入文學藝術創作的行列」,這可能也是他未來願意戮力以赴的目標;「奈何明月照溝渠」,竟扭曲成「唯有我柯文哲才是第一流人才」、「唸文科是第六流的人」,這種羅織、這種「莫須有」,如果成為台灣選舉的常態,台灣的民主,還有什麼未來可言?

其實,類似的事例,在選戰方殷之際,是多如牛毛的,手段之卑劣,更常令人髮指,但其往往如水銀瀉地,難以追覓,閱聽者於此必須考其本末,慎思明斷,才不至於為其所惑。但是,世間智者少、愚者多,欲防杜其流弊,真的是戛戛乎其難的,這才是台灣民主的最大悲哀。

*作者為大學教授、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員,本文由台灣新故鄉智庫論壇授權刊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