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118課綱要如何因應AI新時代?

2023-07-03 05:50

? 人氣

查《108課綱》重視的「核心素養」,說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規劃設計的能力」、「運用符號的能力」等等;又要求必修「探究與實作」。在《108課綱》之外,教育部更莫名其妙推行「雙語政策」。這些,在AI新時代都應該徹底檢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使一般國民學「運用符號的能力」,不如讓他先澈底認識各種基本概念的定義與各種符號的意義;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如先學會「能問出對的問題」;學「規劃設計的能力」,也不如先學會適當陳述問題及實踐(如動手)的本領。又,「探究與實作」本是每一門課應該重視的學習態度與方法;把它獨立出來成為一門課,就好比瞎子摸象的徒勞無功,反而壓縮學習基本科目的時間。

具體而言,凡是AI拿手的都不必在國民基本教育裡傳授,但是其前提則是應更幫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例如:資訊科學不重要,基礎算學才重要;解難題不重要,基本概念、推理方法與判斷能力才重要;雙語教育不重要,本國語文才重要;法條不重要,講理才重要。學物質與生命科學知識還不如多認識重要概念與物律發展的過程;學各國的歷史、地理,還不如多認識中華文化與西洋文化裡的基本觀念;學經濟學與社會學,還不如多認識人類發展史、社會發展史,培養「歷史感」;……。

在智育之外,《108課綱》也觸及「德性教育」與「康健教育」,但著墨不多。其「核心素養」的第一項「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標舉「……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可謂既不知所云,又不切實際。在新時代裡,在國民基本教育為智育「扎根」之餘,更應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從事德性與康健的教育。

須注意到:傳統儒家強調「尊德性」與「道問學」兩綱領,而「尊德性」還放在「道問學」之前。前面所提到四大項問題的「社會共識的斷層」與「品德教育的失落」這兩項,AI顯然是無能為力的。應該重視什麼樣的德性教育呢?我們更應使學子有分辨是非、區別善惡與品判美醜的意識(sense),更應提倡「服務的人生觀」,強調公民的責任。總之:我們在「國民基本教育」裡,必須更「務本」(Back to Basics),也更重視「學習之樂」(the joy of learning)。

有好些問題也都值得深思,例如當我們說重視「自主學習」時,應該反省:我們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足夠嗎?當我們重視「探究與實作」時,也應該反問:在師資培育的過程裡,我們有讓教師們學得「探究」的方法嗎?

此外,在「國民基本教育」之外,我們的教育體制裡當保有「因材施教」的生態與機制,而讓少數有特殊性向的有識有志之士得以專注於學問發明、技術創新、國際參與或社會改革等志業,並能立足發展而有所貢獻。

但以眼前學界與教育界急功近利、敷衍苟且、不重視深思熟慮、各行其是、不相研討的風氣看,前景實令人悲觀。國家教育研究院,勉乎哉!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1] 見〈新一代人才危機浮現,恐怕與108課綱有關?台大教授的教學第一線觀察〉〈大一生只有高一程度?台、清新生理工成績下滑三大關鍵〉〈理工人才斷層之結與解〉

[2] 段心儀,〈108課綱問題未解 118課綱怎麼編〉

[3] 見〈「118課綱」7年後上路,國教院院長林崇熙首度透露2個重點〉

[4] 見《親子天下Podcast‧總編輯會客室EP.54》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