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G7峰會建立共識─「去風險,不脫鈎」

2023-05-23 07:00

? 人氣

5月21日,前往日本廣島出席G7峰會的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各國領袖合影。(AP)
5月21日,前往日本廣島出席G7峰會的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各國領袖合影。(AP)

西方所提的經濟脅迫是暗指中共,是擔心中共運用經濟實力擴大其對外影響力。曾提出反中國經濟脅迫法案的美國眾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貝拉(Ami Bera)就曾表示,「中國政府越來越常使用邪惡且具強制性的經濟行為,懲罰北京認為違背其利益政策的國家、企業與組織。」

今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十年,同時,就在G7峰會舉行之際,中共與中亞五國於本月19日,在陝西西安舉行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就在峰會上表示,中共將對中亞國家提供260億元人民幣融資與無償援助,以及多項合作措施。

長久以來,中國大陸就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也是台灣主要對外投資地區之一。蔡政府上台後,兩岸經貿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政府為減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曾提出「新南向政策」,並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前者成效不彰,無法取代大陸市場;後者則因受到對岸政治干擾,經常是大費周章。

事實顯示,雖然台商投資方向與台灣出口出現若干調整,但對大陸的經貿依存,並沒有太大改變。例如,2022年台灣對陸出口仍有38.8%比重,貿易順差多達1004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最新公布的4月出口數據已經連八黑,主要關鍵就是源於對陸、港出口的大幅衰退。根據財政部統計,這段期間,台灣對全球出口規模縮減414億美元,其中對陸、港出口就減少289億美元,占比高達69.9%。

台美加強經貿關係最近有新的發展,美國與台灣自去年6月展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 Century Trade)相關談判後,本月19日雙方同時宣布,首波協定已經完成包括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談判,將於未來幾週內簽署首批協定,預定在年底前完成所有議題的談判。

朝野政黨都表態,樂見台美加強經貿合作;但不願台灣成為美國經濟圍堵中共的籌碼。考量台灣民眾的福祉,經濟安全更不能成為推動「去中國化」的藉口。

G7達成「去風險,不脫鈎」的共識,值得臺灣參考。以美國商會為例,它支持採取針對性和負責任的措施,限制中國獲取可能用來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的敏感技術,包括出口管制技術限制和對外投資審查等;但不認為每一項與中國的經濟互動,都會構成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臺灣確實面臨對岸的安全威脅,但臺灣無法與大陸經濟脫鈎。台灣所處的內外環境與G7成員國不同,故應根據自己的經濟安全利益,建立一套風險評估的標準。

中共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曾在大陸對台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逐步恢復擴大兩岸交流,同台灣各階層人士交朋友,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對岸應該理解心靈契合是上層建築,必須建立在互利共贏的下層經濟上。因此,對岸若要「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就不應以經濟工具對台實施政治制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