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如果鋼鐵人也需要吃安眠藥⋯⋯

2018-08-22 05:50

? 人氣

SpaceX日前發射烈鷹重型運載火箭,將旗下特斯拉的汽車送上太空。(美聯社)

SpaceX日前發射烈鷹重型運載火箭,將旗下特斯拉的汽車送上太空。(美聯社)

最開始寫這個專欄時,我曾(徒勞無用地)努力少用英文術語,盡量採用全中文。三年半下來,這個努力證明是徒勞無用——不管你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風險資本這個產業的共通語言仍然是英文,就算是規模和動能都媲美矽谷的中國,許多關鍵字也都是某些網路大腕率先英翻中後,透過上億的微信用戶廣為流傳,成為定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風險資本的浩瀚英文辭海裡,最常聽到的一句(屁)話是:「Entrepreneurship is hard」。谷歌翻譯翻成乾巴巴的「創業很難」,在台灣有唸到小學畢業的應該都會脫口而出「創業維艱」,然後年長一點的(包含筆者)還會在心裡不自禁地追加「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之類的口號。

但就像我一位死黨在批評台灣NBA球評時常講的:「廢話,球當然是圓的!」我最常遇到把「Entrepreneurship is hard」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多半是一些沒創過業的風險資本家,或者正在創業但是勤於到處參加創業家聚會的新手——我相信應該沒人聽過貝佐斯講這句(屁)話。

但「entrepreneurship」這個字指的並不完全是「創業」(start a company),畢竟要「start a company」並不難,帶著一兩百美元的開業資金,找對政府部門,就可以登記成立公司,在網路的世界甚至不用本人親臨——大多數公司登記在德拉威州的創辦人別說一輩子都沒有去過德拉威州,很多連德拉威州首府在哪都不曉得(答案:多佛)。

不管字典怎麼寫,在我們這個產業的實作上,「entrepreneurship」是創業的方法、創業家精神⋯⋯之類的東西,它沒有明確的範圍,但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如何反覆測試驗證、最終實現一個可以指數成長的生意」。

任何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的硬技能、軟技能和人格特質都屬於「entrepreneurship」的範圍:它可能是加速器教的各項課程,也可能是厚度僅僅四十頁的〈The Lean Startup: By Eric Ries〉這樣的暢銷書,它可以是每天從臉書、推特、Buzzfeedreddit乃至於各種一息尚存的RSS新聞訂閱器湧入的大量新創相關文章,又或者可以是2015年上映的賈伯斯同名電影,它也可以是多到泛濫的新創大會裏、台上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風險資本家的爐邊漫談,或可能是和遛著大型犬的天使投資人在半月灣沙灘上的漫長散步⋯⋯

總之,你可以飢渴地從不同管道「學習」所謂的「entrepreneurship」,試圖去接近創業成功的那個聖杯——但是如果連鋼鐵人莫斯克都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

負面新聞屢屢登上版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期相當不滿,逼得他想打造一個記者版的TripAdvisor ,命名為Pravda,讓所有讀者可以為新聞報導、記者的信譽作評分,但問題來了,馬斯克要如何說服大眾平台客觀公正?(圖/截自youtube,數位時代提供)
身價極高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其他創業者呢?(圖/截自youtube)

父親節事件後第八天,紐約時報刊載了一份冗長的鋼鐵人專訪。這個專訪發生在莫斯克洛杉磯自宅,根據記者,我們這個產業裡所有參與者共同的精神領袖「幾乎無法維持鎮靜」,因為過去這一年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困難與最痛苦的一年」,在整個訪問過程中他多次哽咽,表示自己甚至差點沒辦法參加胞弟的婚禮⋯⋯

「我通常得選擇:要嘛就失眠,要嘛就是Ambien。」他坦承。

美國消費者口中常出現的Ambien,是安眠藥唑吡坦zolpidem)在市場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已經成為此類安眠藥的代名詞。根據中文維基網頁

唑吡坦是一種治療短期失眠及部分腦部失調的處方藥物,其藥發時間約在15分鐘之內,藥效維持兩至三小時⋯⋯唑吡坦可以迅速從腸胃道吸收⋯⋯最惹人厭的副作用是夢遊。

鋼鐵人?夢遊?你還不如跟我說小勞勃道尼長年便秘,還比較有現實感。

事實上根據某些董事會成員表示,唑吡坦不但未能讓莫斯克順利入睡,反而讓他徹夜未眠以至於半夜推文不斷,大大提升了這位推特粉絲超過兩千兩百萬人的「網紅」失言的機率。

特斯拉八月份股價走勢(擷取自Yahoo! Finance)
特斯拉八月份股價走勢(擷取自Yahoo! Finance

在上週專欄〈槓桿收購特斯拉之門口沒有野蠻人>中,我提到市場並不相信莫斯克能夠順利以$420的股價完成下市,因此截至8月10日為止的股價仍盤旋在$350左右,遠低於目標價。上週專欄刊出的8月15日,證管會宣布正式傳喚(subpoenas)特斯拉調查重大消息揭露的疏失與否和責任歸屬,公司股價也應聲下挫到$335美元價位,與$420目標價漸行漸遠。

我們幾乎可以想像深為失眠所苦的莫斯克,深夜呆坐在花崗岩廚房料理台旁,就著玻璃杯裡的自來水狂吞唑吡坦的畫面。

事實上本文截稿之際,華爾街分析師對於特斯拉的十二個月目標價的意見分歧劇烈,從最高的$500到最低的$195都有。但在眾多分析師的意見中,有位名為George Galliers的老兄最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隸屬於投資銀行Evercore旗下的Evercore ISI Research

約莫兩年前我寫了一篇專欄〈從特斯拉併購SOLAR CITY看投銀的專業道德底線〉,文中我批評了這樁併購案雙方的投資銀行,操弄估值模型毫無顧忌,根本就是被莫斯克找來背書的技術人員而已。那場併購案中,代表特斯拉一方的就是Evercore。

在這裡我們看到兩家公司都犯了嚴重的錯誤。其中Evercore犯的錯誤最低級:他們假設在五年後,特斯拉將以6%~8%的成長率永遠成長下去——讀者要注意,是永遠喔!所有上過初級企業金融的學生都會立刻指出: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世界總體經濟實質成長頂多2~3%,如果假設一間公司會永遠成長高於2~3%,在複利的作用下,有一天這間公司一定會大於世界總體經濟——這是一個根本的悖論⋯⋯Evercore的部分,除了一百二十五萬美元的「意見費用」以外,如果事成,可以另外得到五百七十五萬美元。

以上是我當時對於Evercore估值模型的批評,基本上他們假設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終端成長速率,結果來說就是大幅高估了特斯拉當時的本徵價值——他們當時據此所估計出來的股價範圍最高達$450——而且在提供這樣不專業的服務過程中,他們獲得了總額七百萬美元的投資銀行顧問費。

特斯拉併Solar City的時候,股價約莫在$200左右盤旋,現在股價相較於當時已經又上漲了將近七成,非金融專門的人大概會據此說Evercore當時的估值並沒有錯。但我這裡提起Evercore的原因不在於追究兩年前的併購案,重點在於:Evercore長年追蹤分析特斯拉,也參與了兩年前的Solar City併購案,算是對於特斯拉非常了解的公司,而且就算投資銀行顧問部門和分析部門中間有防火牆,我們仍然可以假設作為一家投資銀行Evercore的利益和特斯拉是綁在一起的。

和特斯拉如此關係密切的投銀的分析師,在最近參觀完特斯拉在加州費利蒙的工廠後在分析師報告中表示:「在我們最近的工廠參觀後,我們對特斯拉的看法變得較為正面,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Model 3無法達到每週六千台出貨量的水位的證據,如果能夠稍微增加資本支出的話,也許可以到達每週七千台或八千台。」

所以不管是從歷史或者最新的分析師報告看起來,Evercore應該都是挺給力的特斯拉隊友,那麼這位分析師給出的目標價是多少呢?

美金$301大洋!別說靠近下市目標價的$420了,比起現行股價還要低上一成!

Entrepreneurship is hard, very hard.

投資新創時期的特斯拉,親自擔任執行長,一手顛覆汽車市場將公司拉拔到現在數百億美元的市值規模,個人持有公司股權兩成的莫斯克,堪稱是矽谷過去二十年來最懂「entrepreneurship」的創業家之一。但儘管身為上市公司執行長和億萬富豪,在公司持續燒錢、入不敷出的狀況下,莫斯克自己每週工作120小時,比任何仍在草創時期的創業家都還要拼。

如果連這樣的創業大神都得靠安眠藥入睡,我們只能敬告所有揮灑著汗水和淚水、艱辛奮鬥中的創業家:請務必遵照醫囑,避免用藥過度⋯⋯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10年,包含創業4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