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文資保存的窘境和展望

2023-05-07 05:30

? 人氣

(二) 而整合觀光方案,改善交通。簡言之,文化觀光是從事與文化有關的觀光活動,文化觀光是將觀光活動與文化資源相融合的一種旅遊型態。也就是透由觀光供給面(旅遊地)提供的人文歷史、古蹟文物、風土民情、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地方特色美食體驗..等,滿足不同旅客需求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如地區文化觀光旅遊諮詢服務專線和服務處、在地培訓專業導覽解說服務、「一卡通」整合台鐵和客運、小黃公車、U-bike等交通工具之「儲值卡」、客製化遊程設計服務民間公司(並成立商業協會)、地方特色美食及伴手禮極其網購電商通路、住宿訂房專業平台及評分回饋和比價地圖、在地小吃和觀光景點、醫療及宗教地圖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北港光影藝術節以無人機在高空呈現媽祖形象。(圖/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提供)
2023北港光影藝術節以無人機在高空呈現媽祖形象。(圖/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提供)

(三)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中,「文化超越力」議題的結論亦指出,應「創造文化科技,推動跨域共創共享」,跨越「領域、地域、場域」所造成的隔閡,建構全民可「共同創造」也「共同享有」的文化環境。文化科技不只能生產暢銷的文化商品,以絢麗的新科技爭取消費者的目光,還能「承載人心的情感溫度」(劉俊裕,2017),成為新時代的「文化表述能力」與「商業契機」。如 電商、NFT、直播、虛擬實境之沉浸式體驗、國民記憶庫之全民共筆、專屬國際和國內節目頻道、網路社群之經營(Facebook、Youtube、Instagram、LINE、Twitter、TikTok)等。並結合藝術節,如《神不在的小鎮》,成為思考者、執行者與數位轉型的嘗試者。使文化與科技再次相遇、再次擁抱在一起。

三、結論

文化來自日常生活,文化是否存在,決定於你我對於生活的小細節,並與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人的對話。生活中是否有感人的故事?我們是否用心生活?重拾自我(台灣人)信心,讓世界看見台灣和愛上台灣。而前提是 媒體改革、產業升級、組織轉型、社會改造、生產模式轉型和升級、公共政策哲學之建立,台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下一個時代是「反物質」的時代、「意義創造」的時代!所有工作會被AI取代,而人類不再以知識創造物質的努力工作,維持世界運作。人類將「以知識創造意義」,使AI來服務我們,我們與AI的關係才有「主客性」,這才是新時代核心精神!

參考資料:
1.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6%87%E5%8C%96%E5%8F%B2 
2.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0f0af5e-5a83-48ad-8012-12c90619ec4b

*作者為南科工人 美術系畢業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