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康觀點:推翻「常識」讀歷史─沒有「天下無敵」這件事

2018-08-19 06:45

? 人氣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的作者指出,歐洲主導世界,是18世紀才開始,在13世紀時,蒙古帝國,已經橫跨歐亞,而且版圖比任何一個殖民帝國為大。(Zazaa Mongolia@Wikipedia / CC BY-SA 4.0)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的作者指出,歐洲主導世界,是18世紀才開始,在13世紀時,蒙古帝國,已經橫跨歐亞,而且版圖比任何一個殖民帝國為大。(Zazaa Mongolia@Wikipedia / CC BY-SA 4.0)

過往,鄙人在立場新聞撰寫《中史科的問題》系列,不止一篇講到所謂的「蠻夷」,其實比漢人更懂中國文化,匈奴劉淵工文字,識《毛詩序》。羯族石勒開學堂,教授弟子儒家經典。鮮卑皇族之後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為大學中國文學批評科必讀。在我們的印象中,蒙古好戰,然有多少為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中學讀的世界史,以西洋為中心,即使是日本與中國部分,仍然以「西力東漸」,兩國作出的反應為專題。但,在歐洲執世界牛耳之先,蒙古已經建立一橫跨歐亞帝國,版圖之大,至今仍無一國能超越。世界史應以何國家為中心開始,吾人是否應該再為探討?又,作為學研之人,對於任何「常識」,應該抱有懷疑態度。今天推薦這本《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可以糾正一般人的錯誤理解。書名雖以蒙古為名,但旁及其他我們根深蒂固,認為理所當然的知識。

首先,作者指出,歐洲主導世界,是18世紀才開始,在13世紀時,蒙古帝國,已經橫跨歐亞,而且版圖比任何一個殖民帝國為大,此其一。

不止香港,小時候看的台灣兒童讀物,都以伊斯蘭教為中東主軸概括之。然而,庫爾德與土耳其族,皆為遊牧,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也遂水草而居,今天他們還有過千萬人居於巴基斯坦。BBC與CNN便報導過塔利班在巴國的勢力範圍,可控領域,比國際承認的合法政權還大。這個阿富汗倒臺政體,能在巴基斯坦發揮影響力,或多或少,與普什圖族有關係。吾人不應以伊斯蘭教簡化中東地區。

美國發動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聲稱勝利後,駐守美軍不斷遭到炸彈襲擊,當年有看新聞,我們都知道。然而,蒙古以非伊斯蘭教徒身分入主,統治過百年,穆斯林不但沒有打遊擊負隅頑抗,反而成為他們的財金官員,替他們打點整個帝國,由陸到海,由中東至中國,都有他們足跡。三寶太監鄭和,所以是穆斯林,就是明朝時,華北已為色目與蒙古人集居之地,北京是成祖地盤使然。

史籍的確白紙黑字記載蒙古曾屠城,但更多的史料,發現蒙古人多是以情報戰或反間計取勝,勸降成功,比攻佔更多。從上段文字,穆斯林願意幫助蒙古人,在彼等朝中為官,可以想像到,所謂的屠城,很大可能是宣傳恐嚇計謀,令穆斯林開城就範。

東亞概念,聽起來,東亞就是東亞,然仔細化分,我們會得出一個模糊結果:究竟東南亞是否包括在內?如果以漢字文化圈,或中國朝貢體系計算,越南的確在其中。然而,今天又不少人把東南亞從中抹掉。可以說,這個名稱,是自由伸縮的。

亞洲亦是如此,不應輕率以Asia定義翻譯,因為東方人所謂的亞洲概念,最早是福澤諭吉講脫亞入歐為先,有優劣的觀念存在。中國人的亞洲概念,則比較複雜。根據周佳榮教授考證,單是魏源《海國圖誌》一書,便有亞悉阿,亞細阿等各種譯法,請記住,是同一套書。

福澤諭吉.jpg
福澤諭吉講脫亞入歐為先,有優劣的觀念存在。(取自網路)

印象中,蒙古對文化只有破壞,沒有建設,教科書嘗言蒙古人把儒生地位,打到比娼妓還低。然而,給孔子「大成」封號的,正正是蒙古人。根據作者往北京考察,相關石碑,刻有波斯、俄羅斯、蒙古、八思巴、漢等諸文字,記載此事。然而,除文革浩劫摧毀不少外,中國人亦為了經濟和生活所需,破壞很多。最早出現的一本,橫跨世界各國的歷史書,是伊兒汗國所編撰的官史,以波斯文寫成的《史集》,除以蒙古為中心外,亦記述了歐洲的法蘭西等國歷史。前些年,反町隆史主演的電影《蒼狼》,其小說原著,就是根據蒙古文為原文史書《元朝秘史》。其時,中東傳入中國連環圖畫書,讓書籍去到圖文並茂時代。藝術方面,因伊斯蘭教禁絕拜偶像,是蒙古治下,才再有圖畫。元朝時,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傳入中東,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皇宮博物館,仍可找到。

王權這個概念,我們很容易一下子跳到國王治理國家結論。然而,今天英國皇室,只徒具象徵意義,即使有些名義特權,也鮮有使用,實權在國會手上。中國朝代,也不乏權相。蒙古時期始,到17世紀,黃金家族,即成吉思汗後裔,在歐亞仍然有崇高地位。帖木兒東征西討,建立中亞大帝國,然出奇地,他並無稱帝或汗,而是推舉一黃金家族為傀儡,自己又娶一成吉思汗後人,以女婿形式治國,達到名正言順。明朝時,土木堡之變,把明軍打到落花流水的瓦剌部太師也先,也是推舉黃金家族作名義大汗,達相同效果,至自立為汗,反而被殺。可見蒙古等「蠻夷」,也有名不正,則言不順理論。令人震驚的是,俄羅斯沙皇伊凡四世,亦曾作出類似動作,把皇位短暫傳給疑似黃金家族的人。清朝幾乎每一代皇帝,都與蒙古王侯結成姻親,清國其實也可以說是蒙古帝國的延伸。時至今日,在俄羅斯下的獨聯體,韃靼共和國,仍然認為自己發祥於蒙古帝國。可見帝國在中亞影響,達至今天,何況幾世紀以前?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成吉思汗雕像(Zazaa Mongolia@Wikipedia / CC BY-SA 4.0)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成吉思汗雕像。(Zazaa Mongolia@Wikipedia / CC BY-SA 4.0)

作者能對傀儡,及「名正言順」有深入了解,相信與他是日本人,幕府曾長期主政,天皇制度雖超過二千年,但其中大板塊有名無實,或多或少有些關係。

馬可孛羅遊記,至今仍為中外人士,津津樂道。然而,作者提出不少疑點,例如有多種抄本,各有出入。書中記載其人從海路,經伊兒汗國回歐洲,但出奇地,相關官方文書,沒有他的姓名。

不過,作者亦找出各抄本的共通點,就是對大都的宏偉,皇帝的權威等,描述得鉅細靡遺,對照史料相同,但關於出征日本此大事,竟然異常冷淡,是令人疑惑之處。

顯然,確實是有幾個歐洲人到過中國,但是否叫「馬可孛羅」呢?不應妄下判斷。

「帝國」一詞,今天我們廣泛應用。然而,就拉丁文來說,帝與國二字,本有矛盾,作者不明白為何出現這個翻譯詞語。不過,就今天來說,仍然有其涵義存在。

各帝國的版圖,管理地方與種族,皆不相同,但以現在定義,仍有HCF,就是一政體,統領著跨種族、地域、政權地方。不同點是:近現代加入民族觀念,和不少帝國,如美國行非君主制,而且,歐美殖民帝國,以海外屬地為主。

英國曾自稱「日不落」,但是否一個「世界」帝國?充滿疑問。誠然,她屬土相當多,但在歐洲,甚至其他殖民地區,如中南半島,她只是勢力均衡中的一員。

回到書名蒙古,他的陸海組織,實影響往後的鄂圖曼與帖木兒,甚至歐洲海洋帝國,他們都是經歷蒙古,以其經驗為基礎,才得以形成。

作者是日本人,前文已敍,他認為世界史之濫觴,應以亞洲為中心,書名以蒙古為名,對於蒙古兩次攻擊日本慘敗,自然也有不少著墨,而且同樣衝擊我們舊有印象。

蒙古來襲,是日本史上唯一一次國土保衛戰。誠然,美國曾在二戰後佔領日本數年,戰爭期間,有大規模轟炸城市,但無搶灘登陸,類似戰鬥多在南太平洋,或沖繩等外島進行。朝鮮的應永外寇,集中攻擊海盜,與日本政府,仍維持友好邦交。薩英戰爭,為藩級,而非以舉國之力戰之。蒙古襲來,真的是唯一一次國土保衛戰。而日本,一個人口與幅員比蒙古小很多的國家,竟然戰勝了。

作者糾正一般人的觀念,引用忽必烈給日本國書原文,發現並無威嚇成份,再細閱年份背景,第一次送國書時,南宋未滅,元世祖應該不可能希望同時多一個敵人。再對比真的有威嚇成份的致南宋國書,證實蒙古是初想修好,非一心大動干戈。

至於造船者對蒙古人懷恨,粗製濫造,也是沒有史料證明,單純靠想像推理之。「蒙古軍」雖然由朝鮮、女真、漢等多種族組成,但他們是因權利,而非義務出征,因成功後,可獲得勝利權益。這些都是作者從史料中挖掘出來。

此書的局限

誠然,此書可讀性非常高,但學海無涯,作者不是天下無敵,局限必然存在,例如對美國貿易赤字的解讀。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很難再像以往理解入超和出超概念。而且的確,以帳面計算,美國輸入超過輸出,然仔細化分,有相當板塊是由美國人持有海外公司輸入。美國公司有三分一利潤在海外,他們賺到的錢,是回到本土股票市場。美國金融相當普及,是眾所周知的。我們不應再以舊有概念理解國際貿易。當然,作者不是經濟學家,不能求之過苛。

帝國部分,作者指中國初譯President作皇帝,今天聽起來,好像啼笑皆非。然而,我們不妨翻翻《漢書》百官公卿表,對三公,即皇帝以下最高首長的描述:「…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總統…」總統在古代,是動詞,三公「蓋參天子」。即使不計古籍這一塊,譯President作皇帝,也有其他理據,例如廖伯源教授,在其博士論文,便提到漢朝皇帝一些權力,與美國總統無異。當然,我不懂拉丁文,作者對帝與國為矛盾概念,還是值得相信的。

過往香港高中開始,分開文理商三科,但其實文理最終目的,都是求真。吾等文史人,常被人指作出些對世界沒有貢獻的研究。然而,成書前多年,作者被理學院教授,邀請進行跨學科研究,幫助了解古代河流狀況,用文史知識,為科研出力。吾人實不應妄自菲薄。讀到如此令人激賞的文字,我也決定學習基礎的數理化,結合本身文史基礎,相信可為世界作出貢獻。

總括而言,這本書可讀之處不少,而且適合一些考試成功,便以為自己天下無敵的人看。最近,有個幾十歲阿伯,在臉書炫耀東吳學歷,這些井底之蛙,應該看看此書,學海無涯,不是懂背書考試,就是成功的。

*作者為香港立場新聞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永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