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中美金融脫鉤警報並未完全解除

2022-08-31 06:40

? 人氣

兩國就中概股的審計監管問題形成的多年僵局就是因為中方認為,審計底稿涉及國家機密、信息安全和國家主權,因而應當存放在境內,美方的行為是有意針對中企;而在美方看來,無障礙地檢查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底稿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並非針對中企的特定動作,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概莫能外。持平而論,美方的做法確實不是有意針對中企,這是它的一個制度慣例,但這個問題如今已變成美中博弈的一部分,就很難說它沒有這個意圖,特別是在特朗普時期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後,該部法律的出台背景被普遍解讀為針對中企的,有觀點認為,美國議員們認定中方不可能允許美方審查中企審計底稿,因此出台該法實際上要以法律的形式阻止中企赴美上市,讓兩國金融脫鉤。因為有了法律,美國監管部門只能按照法律的硬性要求來處理審計底稿問題,過去出於利益或其他因素在執法過程中的睜只眼閉只眼的情況就不再允許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此來看,雖然中方做了一定程度的退讓,但它會特別在乎形式上的對等,以顯示不是在美國壓力下的實質上的示弱,故中方會堅持美監管人員來華審查審計底稿要通過中國監管部門並在中方參與和協助下對相關人員進行問詢這個條件,在這個問題上不會退讓,這關系到所謂國家尊嚴問題,否則它就沒必要公開這點。美方在這一點上有可能妥協,解讀美方「無需諮詢中國當局」等的表態,似乎同中方堅持的條件並不產生沖突。但美方的底線一定是,它要沒有修改過的企業審計底稿,在這點上美方也不會退讓。

其實,中方已經預感到美方的這一底線,要不然五國企不會無預警地宣布主動從美退市,顯然中方知道自己無法完全滿足美方的這個要求。雖然審計底稿一般主要記載審計師是否依照審計準則盡職盡責地驗證企業收入支出等財務信息准確性,可它包不包括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企業底層數據等敏感信息,只有中方清楚。五國企的退市說明中方已經做好了兩手准備,即在能源、金融、科技等事關國家經濟和軍事安全的領域和行業的在美上市國企,也包括大型民營科技企業等,由於它們不可能滿足美方的交出審計底稿的要求,因此或主動或被美方強制要求退出美國資本市場;其他類型的企業則自己看著辦,如果認為不會造成國安問題,可以向美方交出審計底稿,換取在美繼續上市。

因此,兩國仍然存在「金融半脫鉤」的可能。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