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新AIT落成 對台有「九九」承諾

2018-06-13 18:10

? 人氣

代表美國政府參禮的助理國務卿羅伊斯(中),不時與蔡英文(右)交頭接耳。(柯承惠攝)

代表美國政府參禮的助理國務卿羅伊斯(中),不時與蔡英文(右)交頭接耳。(柯承惠攝)

美國在台協會(AIT)新館六月十二日落成典禮的開場表演,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擔綱,鼓聲時而激昂,時而低迴,似在象徵台美關係近四十年來的起伏跌宕;台上觀看表演的總統蔡英文不時與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助理國務卿羅伊斯(Marie Royce)交頭接耳。如同表演者臉上煥發燦爛笑容,典禮現場也洋溢一片台美關係樂觀的前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館顯示美對台的堅定承諾

但美方藉熱切慶祝AIT新館釋放的訊息,仍脫離不了台美中的三角連動關係。即使總統蔡英文與一眾美國官員發言及致詞一字未提中國,背後卻仍離不開劍指中國的影子。從幾點可見:一是美國一再強調對台承諾;二是強調台灣的民主及自我防衛價值;三是強調台美關係從未如此緊密。

包括十二日上午十點落成典禮前,AIT七點半就安排媒體參觀民眾辦美簽的路線,由四名美國外交官導覽這棟租約到二一○七年,外觀不算雄偉,但富有設計感及高科技的現代化建築。其中AIT經濟官王涵(Anna Wang)就特別提到,《台灣關係法》確認美對台三大核心使命:安全和防衛、商業和經濟及人民之間的關係。  

「它(AIT新館)象徵美國對台灣堅定不移!也象徵美台關係立穩根基、共創未來。」AIT台北分處長梅健華(Kim Moy)典禮前向媒體談話,也拉高聲量做出上述表示;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ty)則說新館顯示美對台的堅定承諾;羅伊斯致詞也再次強調類似看法。

典禮上,台灣民主也得到盛讚,羅伊斯表示深信人人皆有權發聲,當提到台灣發展活躍公民社會及蓬勃多黨民主政治時,全場更響起掌聲;莫健則說看到台灣人民決意追求民主,並堅決捍衛民主果實,他深受感動。與兩人強調的台灣民主價值成強烈對比的,不外乎對岸中國的政治現況。

對「雷聲大雨點小」打消毒針

莫健並延續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的論述,強調「台灣是印太及其他地區的典範」;他也重申美國對《台灣關係法》堅定不變的承諾,強調支持台灣維持自我防衛。這些論述與美國為因應中國在南海的崛起,鞏固亞太盟友的戰略相符。

梅健華的一席話也耐人尋味,他致詞時說:「一九七九年AIT成立時,誰能預料得到如今二○一八年美台之間的合作如此重要。」梅健華並未明言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及為何如此重要,但已拋出讓想像得以延伸的留白。

但比梅建華更引人懸念的發言,莫過於蔡英文引用已故首任AIT台北辦事處長葛樂士(Charles T. Cross)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及「只要彼此抱持正確的態度,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蔡英文據此延伸解讀,「我們也秉持如此的精神,以尊嚴、誠懇及尊重的態度對待彼此,即能共同成就偉業。」一番與美共勉的話,似乎更像說給近日打壓台灣日甚的中國聽。

美方也試圖對落成典禮前的「雷聲大雨點小」打消毒針。媒體問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未派高階官員參加典禮,是否出於避免違反美台非官方關係,梅健華則力陳華府來訪嘉賓都是非常合適(perfect)的人選,美方派出助卿羅伊斯,也是基於美台過去四十年在教育與文化有非常緊密的合作;莫健也指出,必須考量區域內有很多事務也在進行當中。

至於美方不派穿制服的軍隊進駐AIT新館是否出自中國壓力?梅健華直接說,美在AIT新館的做法將與世界各地標準一致,「我們不會用維安措施做政治立場宣示。」不過,莫健回應媒體時也強調,美國會持續遵循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中政策。

典藏十二件台灣特色作品

AIT新館號稱以美國大使館級別打造,也應該是台灣主體元素最豐富的駐台外館。新館典藏十二件作品,大多具有台灣特色,國內外作者皆有。如台灣畫家王淑鈴所繪《吟唱的河流》,是從台中大甲溪獲得靈感;美國畫家麥金尼斯(Ryan McGinness)所繪六幅系列畫作《無題(台灣印象)》,納入一百種反映台灣歷史文化演變的代表符號,如野柳女王頭、摩托車等。

AIT新館即將於九月正式啟用,落成典禮揭示台美關係的一個高潮,但更重要的是,在之後大樓租約存續的九十九年間,台美關係能否穩健走下去。

AIT新館小檔案

建造時間及預算:2009年動土、2.55億美元
正式啟用時間:2018年9月
基地面積:6.5公頃;開發其中2.4公頃,72%被植被覆蓋
樓地板面積:14934平方公尺
人員、任務編制:近500位美籍及台籍員工、19個申辦簽證面訪窗口
建築特色:有望獲美國綠建築協會領先能源與環境LEED銀級認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