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具有特異體質的政權─暴力打天下,暴力治天下

2022-07-24 05:50

? 人氣

我的人生下半場從《九十年代》休刊後開始,編輯寫作的主要平台在《蘋果日報》,也在其他報刊寫專欄和在電台主持讀書節目。與上半場相比,下半場沒有經營壓力。即使主持《蘋果》論壇版,也只是負責選稿、決定頭條、文章配置和看大樣而已,另有助手負責具體編務、稿酬結算等等。故下半場可以說是更能集中個人自由思想的時期。又因面向香港讀者,所以主要關注香港的局勢變化,儘管也會涉及兩岸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半場的編寫工作也持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雖然已年逾六旬,想不到仍然對人生有重要的考驗。這期間,我出版了十多本書,其中至少有八、九本是政論合集。在這個回憶錄中,我不打算仔細去描述這段時期的香港歷史。我只選一些對我的心路歷程有影響的事情來談談。

就香港九七後二十五年變化的總趨勢來說,不能不說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關。因此,我首先從中國的變化講起。

中國經濟從衰敝到起飛,並非如中共宣傳所說,只因為它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實際上,中國的改革只限於經濟領域,而且是開放為主,改革不多。政治就完全沒有改革。起飛的關鍵在於美國在2001年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從而使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過去美國每年檢討一次這種待遇,使一些國際企業有戒心,不敢在中國作長線投資。2001年的改變,使中國成為可提供廉價勞工、廉價土地,可不顧生態環境的最符合跨國企業利益的國家,並迅速成為世界工廠,每年GDP 增長都是雙位數。

李柱銘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前往美國遊說讓中國入世,是想藉此使中國懂得和遵守合約精神。我相信美國政府當時的想法也差不多。西方學術界的自由主義者,從一些國家或地區如南韓、台灣的經驗,多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了,平均收入增長快了,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多了,自然就會覺得需要遵守合約,需要有法治與民主制度去保障私有財產、個人自由。

但對於一個有兩千多年專制主義傳統、再加上比蘇共更極端的極權執政黨來說,就不是這樣。我在前文介紹王正方在1986年提出的「王氏定律」,即經濟發展加政治自由等於一個常數,似乎更能說明現實狀況。有網友留言對「王氏定律」提出質疑,說現在中國的經濟不斷下滑,按王氏定律不是應該政治上較為放鬆嗎?為什麼反而更收緊呢?

需知,經濟下滑與否,不是根據客觀數據,而是中共領導人說的才算數。即使文革後期,經濟已到了崩潰邊緣,在毛澤東還沒有死、四人幫還沒有倒的時期,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都不敢說經濟衰敝,而且也都在講什麼抓革命促生產、大寨精神、大慶精神之類,直到毛死、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再過一年,鄧小平復出,才講文革後期經濟到了崩潰邊緣,才開放民主牆讓人民貼大字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