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芬觀點:沒有人講實話的少子化對策

2018-05-24 07:00

? 人氣

台灣政府需面對的人口負成長,經濟、生產、競爭力下降、勞動力減少、扶養負擔加重、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及國家安全等諸多問題。(取自youtube)

台灣政府需面對的人口負成長,經濟、生產、競爭力下降、勞動力減少、扶養負擔加重、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及國家安全等諸多問題。(取自youtube)

行政院16日公布的「少子化」對策,筆者一直觀察,到底砸下300億,育兒津貼、公共化教保「雙軌制」少子化對策,會引發什麼樣的聲音與回應。但是深感可惜,沒有人對這政策講實話,政府和民間團體,所關注的都是在錢如何用?用在哪裡?谁拿的到?地方政府就更要檢討,只在回應預算編列需增加?甚至有些縣市希望中央可以全額補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少子化」影響國家未來發展,執政黨曾說是國安問題,但是執政兩年,卻從來沒有在國安會中設立「少子化」工作小組,僅由政務委員林萬億所召集的「少子女化對策專案」,去研議如何提升台灣每況愈下的生育率,但永遠的想法就是政府「預算」,雖然蒐集德國、日本等資料,但卻避談台灣的勞動市場,勞工的工作時間分布和這些國家的差異性,和台灣最近的日本,像百貨公司、餐飲等服務業在晚上7點或8點就關門,而台灣呢?

賴清德院長雖指出台灣生育率低主要有三原因,一是適婚年齡人口結婚比例低;二是就業與家庭照顧難兼顧、影響生育意願;三是經濟因素。說得很好,但卻缺乏積極作為,只想花錢了事。事實上偏偏花錢也不能提升生育率。在這次的少子化對策中,只有衛福部長陳時中講實話,政府只是減輕父母負擔,無法全額幫大家養小孩,坦言新政策無法提升生育率。這也點出「津貼」無法鼓勵生育,對育齡期的家庭,津貼只是「小確幸」,也沒有人會為「津貼」生小孩;而願意生小孩的,應該也不敢奢望政府全額幫忙養小孩。

這次的政策,定調在津貼和公共化托育政策及賴院長所提過的私幼公共化。也有不少政治人物加碼如第三胎補一萬、學測加分等,這只能讓人更看清政治人物對社會福利政策的無知,也難怪沒有對策或不能對症下藥。我想執政者都心知肚明,賴院長提出的三點問題牽動衛生福利、教育和勞動部門即須配合的地方政府。特別在就業市場對於育齡婦女或家庭的友善或勞動條件的改變,牽動了許多官員或專家不敢言的敏感神經…。因此今天筆者想要談的是公共化教保「雙軌制」,其實也不能提高出生率。

 

2017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開跑,全台第一批試玩者《忠孝國小》附設幼稚園小孩盡展童心。(圖/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提供)
公共化教保「雙軌制」其實也是用「錢」來解決問題。多數的公益團體,不管是「幼托公共化政策」或是廣設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大筆補助經費送進私幼業者荷包,不僅是圖利業者,私幼的學雜費可能仍將居高不下,無法減輕家長負擔。(圖/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提供)

公共化教保「雙軌制」其實也是用「錢」來解決問題。多數的公益團體,所擔心的是和關注的焦點都在「幼托公共化政策」或是廣設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擔心大筆補助經費送進私幼業者荷包,不僅是圖利業者,私幼的學雜費可能仍將居高不下,無法減輕家長負擔。但思考也只想一半…。提醒政府的是從最簡單社會福利服務的輸送方案規劃,需考量的可近性、可及性、可受性等條件,來看「幼托公共化政策」或公共化教保「雙軌制」議題,好像都沒有被深度納入服務提供的考量。所以不管政府公共托育是要從公、私比4:6或全面推展公共化教保「雙軌制」,只問一個簡單問題,政策實行細則中是否去思考過使用者需要接受服務的時間。現階段的服務現況,幼托服務不管是公、私或非營利,所有經營的單位,有去思考我提供的服務時間和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時間是可以相配合的嗎?答案不用想,站在需要服務的使用者絕對是否定的。

「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型態,特別是提供服務的時間。台灣長期在公共服務系統,永遠所預設的服務都是在白天。因此以公幼而言可能早上7:30才開始開門,下午四點鐘後,家長就需要把孩子接回。都會區或人口數較多的鄉鎮,雖然這幾年開始設課後托育,但最多只能延長到晚上七點,因此很多從事服務業的家長,或工作地點住家距離較遠或是輪班制的家庭,根本就在服務時間就和公共化的托育服務,註定無緣,當然就只能送到服務時間較彈性的私立托育中心或私幼、甚至是在課後延拖後,還另外需要找托育時間較長的安親班甚至是鐘點保母。

用最簡單的舉例,以資源最多的台北市而言,在登記第一階段就有學區限制的規定,因此以雙薪家庭而言,戶籍並不在自己工作地點的附近,雖然幸運能進入戶籍或居住地的公幼體系,但家庭要面對的是永遠無解的公幼體系,上下課時間的問題…。但是有哪位首長或執政者去看到這問題,敢去改變幾十年來不變的服務時間,去提服務時間的「轉型正義」。因此除了正常的「朝九晚五」家庭,可以較放心地去使用公共化服務,對於目前佔就業市場6成以上服務業人口,需輪班或餐飲、百貨、作業員等在育齡階段的人口群,應該就是一個難題。

亞洲●日本 小朋友們的夢幻幼稚園(圖/iDiD點一點設計提供)
源最多的台北市而言,雖然幸運能進入戶籍或居住地的公幼體系,但家庭要面對的是永遠無解的公幼體系,上下課時間的問題…。 (圖/iDiD點一點設計提供)

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時間,也就是最基本的服務輸送的可近性,如時間、地點方式上的便利,政府都沒有將服務使用者,所需時間做一個縝密的考量或規劃。一昧的加碼在公共化教保「雙軌制」,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而且「一條龍」是要0-12歲的兒童托育服務,包含在入國小以後的課後托育,入國小以後的安親班或課輔班對家庭的經濟壓力,也不會小於學齡前的幼托服務,這整體都需要完整規劃,才會符合解決家庭在照顧人力問題。

今年適逢九合一的選舉,當媒體整天討論不休都是選舉的議題,作為社會問題的監督者,應該更關心的是誰可以端出民生議題的「牛肉」。執政黨的政績為什麼會全民會無感?提醒執政者或候選人,幼托政策,服務的時間點萬年不變,當然無法改變需要及期盼獲得服務者的觀感。其實執政者在勞基法修正議題,已經讓勞工認清政府的無為與資方的不可…。因此在政府部門主導的公共托育政策,是否由公部門當領頭羊來改變服務時間,還是如筆者所參與某縣市的幼教諮詢委員會一樣,主責的教育處長,在會中強調公幼的延拖不超過6點,因為老師也需回家照顧小孩…,不能說對錯,但這對想要用公共化教保「雙軌制」來減緩「少子化」問題,值得執政者慎思。

借用德國和日本提升出生率的相關政策,幾乎都歷經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時間,這對於台灣在未來不到10年的時間,將呈現人口超高齡化社會,台灣政府需面對的人口負成長,經濟、生產、競爭力下降、勞動力減少、扶養負擔加重、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及國家安全等諸多問題。政府若不對公共托育政策,廣納各界建言,找出真正可執行或育齡家庭有感的服務。「少子化」在台灣會始終無解。林萬億政務委員所引用的以德國、日本為它山之石,在台灣絕不是解藥。

*作者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社會福利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