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決少子化不能靠濫用公共化口號包裝的現金補助政策

2018-03-06 06:00

? 人氣

台灣政府採用現金政策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已經將近18年,估算近8年來,各級政府已投入500億元的托育補助經費,但在幼托環境惡劣的市場條件下,效果早就呈現在節節敗退的生育率。(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政府採用現金政策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已經將近18年,估算近8年來,各級政府已投入500億元的托育補助經費,但在幼托環境惡劣的市場條件下,效果早就呈現在節節敗退的生育率。(資料照,陳明仁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為了解決台灣長期低瀰的生育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所推行「私幼公共化」的「台南經驗」擴及全國,目前政策初步規劃是依據城鄉的差距,政府補助2-6歲每個幼兒2~7萬元不等就讀私幼,開放私幼自主性加入,加入的私幼須比照非營利幼兒園的收費標準,政府會再加計5%的利潤給私幼,希望透過私幼提供服務量來減輕家庭育兒的負擔,以提升生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私幼公共化是「假公共化」

台灣幼托環境公共量不足與分佈不均,是存在20多年來的情況,並不是近幾年才發生的問題,直到今天民進黨政府還用〝蓋公立幼兒園緩不濟急〞這樣的理由,告訴人民〝津貼補助〞依然是政府唯一能做的最快速和最便利的措施,還真不知,這20年來,除了砸錢將孩子和家長拋向私人服務的市場外,國家共同分擔家庭托育的積極性角色在哪?這也難怪賴揆的私幼公共化被外界譏為「假公共化」。

事實上,賴院長所提出的「私幼公共化」政策與扁政府時期的「幼兒教育券」,以及從馬政府推行至今的「5歲免學費就學補助」(公幼免學費,私幼一年3萬元補助)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說穿了就是政府怠惰,不願去擴展公共化托育設施,實質地去解決根本問題,還是想以現金補貼來打發家長。

現金補助政策並未提升生育率

這些現金補助政策都是打著「要減輕家長育兒壓力,並提升生育率!」的大旗,很窘的是從2000年以來台灣整體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一路下滑,2008年跌至1.05,擠進聯合國最低生育之列,2010更只剩0.89,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近三年也都只在1.1徘迴,2017年台灣新生兒出生數僅193,844人,再次低於20萬人。

再進一步檢視六都的政策效果,可明顯發現砸大錢並未推升六都的生育率,

除了桃園市外,其它都是不增反減。就賴院長所引以為傲的台南經驗來看,從賴清德擔任市長開始,每年補助每位2~4歲幼兒1萬元就讀私幼,去年更增加到3萬元,但補助7年下來,台南市的生育率並不見起色,在六都中都只是與高雄市輪流敬陪末座。

表一 六都歷年總生育率。(作者郭明旭提供)
表一 六都歷年總生育率。(作者郭明旭提供)

現金補助政策無法減輕家長育兒壓力

這是因為在托育服務高度仰賴市場供應的台灣社會,現金補助只能製造幼兒送托率提高的假象,但幼兒送托率提高不代表家庭的育兒成本就減低,因為,私幼業者多採營利取向,會不斷推陳出新各種名目創造利潤,津貼補助只會誘導幼托費用逐年攀高。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2016年家長支付3至6歲的私幼費用,平均每月高達10,311元,相較於2010年平均每月8,197元,近6年私幼的學費漲幅高達25.8%,政府的補助絕大部份都進入私立幼兒園業者的口袋,對於薪資停滯不前的台灣民眾,家長根本無法感受到育兒壓力的減低,當然不會有生育的意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