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觀點:台灣能否維繫與立陶宛新建的密切關係?

2022-05-09 07:10

? 人氣

今年1月底,德國–波羅的海商會(German-Baltic Chamber of Commerce)致函立陶宛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指出中國已停止購買立陶宛商品。商會要求兩位部長降低立陶宛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指出「商會內許多企業的基本商業模式已經因此出現問題……如果狀況持續下去,其中某些可能被迫撤出立陶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立陶宛依然堅持立場,中國的態度也絲毫不見退讓。而歐盟執委會則是因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作法」,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歐盟貿易執委瓦迪斯‧鄧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在聲明中表示,「這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動,已經威脅到歐洲單一市場的完整性,歐盟決定團結起來迅速處理。」

要面對中國的經濟施壓,台灣就該加強與立陶宛的貿易與投資關係,藉此削弱中國行動的實際效果,同時讓台灣對立陶宛的意義,不再侷限於擁有共同的政治價值而已。

蔡政府目前已經以這個方向往前踏出了幾步,它宣布設立一個2億美元的基金,優先投資立陶宛;並設立另一個10億美元的信貸基金,用來促進兩國經濟合作。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在1月份表示,該信貸基金將支援所有能夠加速台立兩國關係進展的計畫。

另一方面,台灣也表示願意與立陶宛共同發展半導體,半導體不僅是當代關鍵的戰略物資,而且是台灣的強項。今年2月,兩國已於維爾紐斯成立「台立半導體暨材料科學中心」(Taiwan and Lithuania Center for Semiconductors and Materials Science)。

目前已知該中心的第一個計畫,是結合台灣的晶體技術與立陶宛的雷射科技,共同研發固態碟型雷射技術。今年3月,台灣考察團帶著這個計畫前往立陶宛,會見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參觀網路與追蹤裝置製造商Teltonika、立陶宛物理科學暨科技中心(Lithuania's Centre for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雷射業者Ekspla、Light Conversion、Eksma。

目前看來,立陶宛官員似乎非常希望台灣的半導體工廠能夠盡快承諾入駐該國。阿爾莫奈特在3月表示,「我們正在評估台積電、聯華等公司前來設廠的投資機會。」

進入歐洲的灘頭堡?

如果台灣真的在立陶宛建立了一座專門服務歐洲市場的大型半導體工廠,它就會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灘頭堡,進一步擴大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影響力;同時可能也會讓歐洲的尖端科技供應鏈更快獲得彈性。汽車製造業對歐洲國家非常重要,但目前晶片卻嚴重短缺,台灣的協助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更為關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