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心情告白─台灣民意基金會兩周年感言

2018-04-28 06:40

? 人氣

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與經濟表現」民調發表會,(左起)教授建發,王塗發,台灣民意董事長游盈隆,委員簡錫堦。(陳明仁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與經濟表現」民調發表會,(左起)教授建發,王塗發,台灣民意董事長游盈隆,委員簡錫堦。(陳明仁攝)

時間過的真快,「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出現在台灣歷史上已經滿兩年了。還記得,兩年前(2016)四月十七日,我們舉行了簡單隆重的成立茶會,在大家見證之下,意氣風發地向台灣社會宣布:「台灣民意基金會成立了,我們希望,未來台灣民意基金會將和台灣民主比翼雙飛,永遠共存於天地之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兩年,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向社會證明台灣民意基金會存在的必要與價值。迄今,我們共完成了22次全國性的民意調查,一次台北市的調查,總共舉行23次重大議題民調發表會,成功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促進社會對各種公共議題的深入討論,讓越來越多人感覺台灣民意基金會的獨特性與專業性。讓我引用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因為我是如此這般的一個人,所以,請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將我和任何其他人混為一談。」這句話其實是我剛上大學時自我勉勵的話。用在台灣民意基金會身上,我覺得也挺合適的。「因為台灣民意基金會是如此這般的基金會,所以,請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將基金會和國內任何其他胡搞瞎搞的民調單位混為一談。」

20180423-台灣民意基金會召開「元首出訪,兩岸關係與國防自信」民調記者會,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出席。(盧逸峰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召開「元首出訪,兩岸關係與國防自信」民調記者會,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出席。(盧逸峰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沒有預設誰是敵人,只單純呈現真實台灣民意

台灣民意基金會從創立之初就堅持做一個非營利、非政府、超黨派的智庫型公益組織。這是一個空前的嘗試。我們沒有預設的敵人,也不應該有敵人。我們的宗旨,「關懷、研究、傳達台灣民意」,非常清晰純正。既無針對性,也沒刻意非難特定人或特定政黨。我們關切的主題非常多元、多樣。事實上,過去兩年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完成的調查,從總統聲望、內閣施政表現、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統獨傾向、兩岸關係、外交關係、國防表現、經濟表現、一例一休、同性婚姻合法化、年金改革、司法改革、核災區食品進口、食安信心、政黨認同、政黨形象、政黨偏好、台灣人對扁案的態度、台灣人眼中的中國共產黨、台灣人最喜歡的國家、台灣人飲酒的習慣與模式、台灣人心目中的人民公僕、台灣人對權力菁英的信心等等等等,琳瑯滿目。其中許多重要的發現,對政府的作為或不作為都已發揮重要的指引作用。執政當局若能虛心善用這些重大台灣民意研究發現,一定可以減少許多可避免的重大決策錯誤,或增加更多好的、正確的政府政策。如果把民意基金會當成敵人,那是大錯特錯,也完全冤枉了動機良善的我們。

基金會的特質

我們究竟和國內其他民調單位有什麼不同?除了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堅持「台灣民意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非政府、超黨派的智庫型公益組織」之外,有其他六個特質可以看到台灣民意基金會的確與眾不同:

台灣主體性:民主政治預設一個國家本體的存在,對我們來說,這個本體與國家就是台灣。

系統性:我們的調查是依循政治系統的五個層面:國家認同、政治體制、公共政策、政治權威與政治過程五個層面;我們不是一天到晚只作蔡英文總統聲望調查。在這方面,已故的美國政治學大師David Easton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概念架構。

原創性:我們的調查常問一些別人不會問但關鍵的問題,使我們具有原創性,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台灣人對扁案的態度、台灣人對川普的感覺、台灣人對習近平的感覺、中共武力犯台的相關問題、兩岸命運共同體、天龍國選民眼中的柯文哲等等。
獨立性:基金會不屬於政府,也不是政黨的外圍組織。基金會是屬於台灣社會,屬於全體台灣人民,不分黨派。

精確性:精確性來自嚴謹客觀的科學方法和主其事者數十年政治行為研究經驗的累積,具體表現在選舉分析、選民政治態度與民眾對各種公共政策的反應。

公共性。我們堅定的捍衛公共利益,為公共利益服務。我們堅信,「政府應平等對待公民的喜好,並反映在公共政策的制訂與落實」乃至理名言。

20180319-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內閣改組、兩岸關係與總統聲望」全國性民調發表會,(左起)學者專家陳淞山、董事長游盈隆教授、學者專家施正鋒。(陳明仁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內閣改組、兩岸關係與總統聲望」全國性民調發表會,(左起)學者專家陳淞山、董事長游盈隆教授、學者專家施正鋒。(陳明仁攝)

關於若干對我個人及基金會的批評

這兩年來,公開或私下對我個人和基金會的抱怨、質疑或批評,我略有所聞,基本上我都一笑置之,特別是一些來自綠營的情緒化或動機論的說法。但我基本上相信:「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的古老智慧。對於有些屬於研究方法層面的微詞,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我曾予以禮貌性的回應;我當然清楚質疑我的人自己有先入為主、強烈的挺同立場,而我只是客觀呈現真實民意罷了。

至於一些帶有敵意的或不成熟的質疑和批評,如汪葛雷、羅智強、若干匿名的人或部落格,我一概不回應。一來,那是別人的言論自由,應該予以尊重,只要不是太過份的話;二來,從這些人的質疑內容來看,大都沒有政治科學的背景,或對政治研究一知半解,要為這些人重新開班授課,現實上既不可能,也沒必要。

這兩年,我們根本上有別於其他民調機構的作法是,民調記者會的與談人以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為主,這些知名的學者專家鮮少有人質疑我所做的調查研究,包括彭懷恩、廖達琪、朱雲鵬、葉匡時、趙春山、范雲、徐永明等等,其他人名我就不一一列舉。我當然歡迎外界善意和有意義的批評和指教,因為那可以成為我們進步的動力。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主其事者嚴格的自律精神和學術倫理的堅持。我們努力從事最嚴謹的有關台灣民意的學術研究,將問卷與民調結果完整的公開在官方網站上。我們相信這些努力可禁得起最嚴格的檢驗,並成為未來有關台灣民意研究最重要且豐碩的學術資料庫。

未來工作計畫

未來我們將在過去兩年所奠定的基礎上,奮力向前。我們不變的任務是,針對攸關台灣整體民主發展的重大事件或議題,包括兩岸關係、中央與地方選舉、一般公共政策、重大突發事件、憲政體制運作、政府執政表現、人民基本政治態度和價值、以及一些重要但被忽視、漠視的事件或現象等等,進行嚴謹深入的調查研究,進而提供相關的精確資訊給社會大眾,滿足大眾「知的權利」,並做為政府相關政策制訂的參考依據。簡單的說,發現台灣民意,讓政府聽見台灣民意,也讓臺灣海峽對岸和國際社會瞭解台灣民意,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基金會存在的目的與價值。

近兩年,台灣又出現了假民調、劣質民調的歪風,令人非常痛心。我期盼台灣民意基金會存在的另一項功能,是有效壓縮假民調和劣質民調的生存空間;有朝一日讓所有假民調、劣質民調銷聲匿跡。
最後,感謝大家這兩年來對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鼓勵、支持與鞭策,我們會繼續努力,絕對不會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待。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