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俄羅斯為什麼對烏克蘭發動戰爭 ? 戰略衝突簡史 (3之3)

2022-04-05 05:30

? 人氣

無論美國總統換誰上台,這統治集團是永遠的幕後掌權階層。依侍著能夠隨意印製億兆美元鈔票的巨大優勢,大手筆灑錢在全球各國,包括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以金錢與名位名氣權力為交換條件,在各國收買與培養著不少政客/智庫學界/媒體/財閥/軍事要角,以及培訓各種外圍社團組織擔任側翼,為美國利益統治集團服務,在該國打造實質的政經影響力與操控「主流民意」話語權。台灣檯面上政客,智庫,媒體誰已被收買,通常大家心裡都有猜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金錢收買效果不佳,就用情報秘密行動政變顛覆之(例如阿拉伯之春,委內瑞拉),顛覆不了的就用美國或北約的超強武力威嚇之攻打之(例如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武力威嚇不了的,就動用媒體編造假新聞抹黑汙衊之(例如對付中國俄國)。媒體抹黑效果不彰的,就動用金融戰貿易戰科技戰制裁封鎖之(例如中俄)。總之,總能想到辦法搞你這國家來謀取美國自身利益。

如果有些國家沒被美國幕後統治集團惡搞,那只有兩個狀況 : 

(一)那國家貧瘠沒有令人垂涎的資源,資產或戰略位置價值,或

(二)那國掌權的政客已經乖乖屈從配合,願意犧牲本國利益以優先成全美國利益,或共同分贓分食該國利益大餅(例如,廢除核電改燒天然氣,因為採購利益太龐大)。當然,配合國的政客,一定會分到甜頭,形成利益共同體。在選票制度的國家,這共生結構極難破除。

否則如果不是(一)或(二),不管國家再大實力再強(中國俄國),表面關係再好(日本法國),都會遭受美國幕後統治集團明的暗的惡搞,軟的硬的威嚇。

不聽話實力又弱的國家,很容易就因此被制裁修理(委內瑞拉,伊朗,朝鮮),重則發生政變(埃及,2014年的烏克蘭),甚至發生戰爭(南斯拉夫,伊拉克,敘利亞),導致元氣大傷。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戰爭,正是美國幕後的利益統治集團經過二十餘年,透過五位總統的權力平台所「精心設計」出來的結果。終極目的當然是徹底瓦解俄羅斯,完成美國絕對永遠稱霸的目標。

烏克蘭戰爭,2022年3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探訪波蘭的烏克蘭難民收容中心,抱起一個烏克蘭小女孩(AP)
透過五位總統的權力平台所「精心設計」出來的結果。終極目的當然是徹底瓦解俄羅斯,完成美國絕對永遠稱霸的目標。(資料照,AP)

美國幕後的利益統治集團,為了維護「貨幣金融---軍事工業複合體---經濟科技」等,三位一體的霸權,通常以道德人權自由民主為旗幟藉口,對他國發起責難制裁或軍事行動,特別是川普政府開始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武器化」成為制裁他國的工具,例如人權標準,網路,媒體頻道,關稅,美元貨幣,文化,科技,晶片設備,軟硬體,手機/電腦作業系統,存放在美國英國澳洲的資產,銀行轉帳系統(SWIFT),民航航權,甚至社群平台-臉書FB,youtub等早已被武器化,再搭配威力強大的「長臂管轄」策略,脅迫第三國一起對付封鎖孤立某特定國家,第三國或第三方若不從,會遭致美國「二級制裁」的報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