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遠看像朵花的台灣民主

2022-02-17 06:20

? 人氣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年度報告《2021年民主指數》給了台灣「完全民主」的優異分數,但「完全民主」是否名副其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資料照片,民進黨提供)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年度報告《2021年民主指數》給了台灣「完全民主」的優異分數,但「完全民主」是否名副其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資料照片,民進黨提供)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年度報告《2021年民主指數》出爐,調查全球165個國家的民主政治狀況,台灣表現優異,不但維持「完全民主」地位,排名更上升到第8名;然而,台灣的民主深受國際讚譽,國內卻歧見不小,台灣旅美學人湯先鈍形容「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更說,會不會是「遠看一朵花,近看一朵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針對台灣民主觀感的巨大落差,也許正是台灣民主強韌之處。

經濟學人智庫該分報告的副標是「中國挑戰」,確實,全球民主國家都面臨中國崛起的挑戰,對美英等老牌民主國家而言,中國除了代表政經軍事的挑戰外,更大的挑戰是「中國模式」的較勁,對中國而言,美英等國陷於內部族群、黨派對立,無能解決全球暖化、人口老化、貧富差距等困境,這也是美日民粹日益惡化、甚而危及民主制度的根源,換句話說,就如英國政治學者David Runciman所說的,民主許諾一切,卻無能解決問題;中國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待民主,民主並不具有本然的價值,反而中國的威權模式才是最能促進國家發展的,兵老師疲的西方民主國家,當前顯然無法回應這樣的大哉問。

換句話說,在老牌民主國家混亂搖擺之際,「中國的挑戰」其實是直逼民主的牆腳,直攻民主信念,針對這一點,台灣的各黨派,不管是否言行一致,至少表面上都力挺民主,不敢在民主之外另闢專制蹊徑;然而,信念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就以台灣年去的四大公投為例,在疫情中仍然不忘直接公民權行使,誰敢說台灣不夠民主,四項公投都未過關,也讓執政的民進黨無論是進口萊豬、或是直接廢核,都有了合法性。但在這樣公民權參與的民主外表下,其實仍有瑕疵,畢竟,要不是民進黨政府以國會多數立法、硬是限制公投和選舉不得同日舉行,公投輸贏未必如此,單憑一政黨就可以改變民主的重大遊戲規則,不但不符公平原則,也讓輸者無法心服口服,即使投票結果出爐也無法終止爭議。

台灣政府這幾年來這樣不完全的民主作為仍所在多有,例如,本應是獨立機關的NCC卻介入管轄電視媒體新聞內容,不止可任意裁罰,手中甚至有關掉電視台的生殺大權,此舉已影響言論自由、產生寒蟬效應,也間接造成台灣政媒不分現象,日前三立前董事長林崑海去世,卻引發民進黨派系洗牌效應,即是一例;當「親政府」的媒體愈來愈多,台灣離匈牙利「不自由的民主」距離還有多遠?

當然,中國對台灣的挑戰,絕對不只是中國模式的優劣比較而已,事實上,台灣不論是安全或民主,都籠罩在濃濃的中國陰影中,中國因素幾乎無所不在,台灣民主之所以備受國際肯定,正是因為這是在壓力下的民主,但台灣如何回應中國因素,同樣也影響台灣的政治文化及民主。

長期以來,民進黨操作「抗中保台」的危機感,並不是為了團結台灣,而是打擊對手,從國民黨到民眾黨,只要是競爭對手無一不被抺紅,只是這一套有時而窮,終於打到自己人;民進黨英系立委羅致政不滿該派系參選市議員的新人黃琳被「抺紅」,昨日反擊對手「在媒體上把黨內不同意見者,打成國民黨甚至共產黨同路人!」羅致政批評這是「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

可悲的是,將「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其實是民進黨一貫的手法,不論選舉還是國會議場,任何監督政府的公共政策討論都可能被戴上紅帽子;羅致政不滿英系新人黃琳因為曾在新黨工作就被抺紅,他還說,「任何人曾經是他類,就不可能是我輩?」一句話就露餡,民進黨選舉過程正好就是一個創造「他類」(非我族類)的過程。

這樣「敵我對立」的政治文化極端不利政黨合作,同樣惡質的政治文化就是「雙重標準」,從萊豬到核食,民進黨都是在野時焦土對抗、執政時全盤翻轉,這樣的雙標作法轉換到政黨認同則更恐怖,新人黃琳曾是「他類」,但代民進黨英系參選就成為「我輩」?加入民進黨成為順利「改宗」的條件,這是為民進黨一黨獨大打下意識形態基礎嗎?

前總統馬英九去年底質疑台灣已成「不自由的民主」,也許言過其實,但民主是動態的過程,既可深化也可退化。台灣現在的民主情況也許還可以「遠看像朵花」,但從國會監督、新聞自由到政治文化,都有難以忽視的瑕疵,如果我們任其惡化,早晚會惡化到即使加了同情分數都不及格的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