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be kind”團結對抗新冠—我們可以從紐西蘭的防疫經驗中學到什麼?

2021-09-17 06:10

? 人氣

紐西蘭雖採取嚴格措施因應新冠疫情,但處處充滿人性的防疫措施、嚴謹的防疫策略、按部就班的防疫規畫、超前部署的疫苗政策等,使紐西蘭成為對抗新冠肺炎的防疫典範。(資料照,美聯社)

紐西蘭雖採取嚴格措施因應新冠疫情,但處處充滿人性的防疫措施、嚴謹的防疫策略、按部就班的防疫規畫、超前部署的疫苗政策等,使紐西蘭成為對抗新冠肺炎的防疫典範。(資料照,美聯社)

很難想像,be kind──「對人好」這個用詞,竟然是一個國家對抗新冠肺炎的主旋律。對人好不僅僅是紐西蘭政府呼籲全民一致對抗病毒的主要口號,更是體現在紐西蘭政府處理新冠疫情的果斷態度、對待隔離者與少數群體的基本人權、以及完全依染疫風險順序施打疫苗的決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且,不管是政府單位宣傳品、高速公路數位看板告示標語、甚或是民間企業與公司的廣告,都加入這個“Be kind, stay home, save lives”的企劃運動。

紐西蘭對新冠疫情的威權措施

紐西蘭恐怕是西方民主社會當中,極少數使用威權的方式來對抗新冠病毒擴散的國家。

2021年8月17日當奧克蘭發現一例Delta社區感染之後,政府當天立刻宣布全國封城──從一級警戒馬上跳升到最高的四級警戒,這個封城令在擁有全國3分之1人口的第一大城足足實施了五周(預計到9月22日降為第三級),全國其他地區也實施了12天,雷厲風行、果決之作法令人難以想像這是發生在西方民主國家。

而且,絕大多數人民都遵守政府禁令,沒有發生任何具規模的抗爭或反疫苗示威等歐美國家反對者的激烈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紐西蘭是個島國,主要由南島與北島兩個大島組成,奧克蘭位居北島,是紐西蘭的門戶,然而在這次疫情爆發期間,南島完全沒有被感染的案例,也必須跟著封城12天。南島與其他絕大多數無疫情的北島城市雖然如此「倒楣」,但是也聽不到敵對政客的謾罵語言、或類似如「陪著坐牢」這種自私、缺乏同理心的說法,真正可謂「南北島同一命」。

紐西蘭“Be kind, stay home, save lives”運動。(取自紐西蘭政府相關網站)
紐西蘭“Be kind, stay home, save lives”運動。(取自紐西蘭政府相關網站)

紐西蘭的疫情指揮官是由總理擔任、親赴第一線,現任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讓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而不是一個機關算盡的政治人物。紐西蘭舉行的疫情記者會,多數是由阿爾登總理與衛生部長布盧姆菲爾德(Ashley Bloomfield)一起說明與回答。

在8月18日的記者會上,阿爾登和布盧姆菲爾德說明Delta案例的出現與封城的決定,感覺就像在跟自己的朋友講話,親切、沒有官腔、沒有隱瞞、實事求是、有問必答,呈現出國家治理的專業精神。

在疫情記者會的發言當中,阿爾登和布盧姆菲爾德多次提到be kind、也體現出這種精神。總理與部長經常會感謝奧克蘭市民與全國人民的配合,而且非但沒有責備第一個感染Delta病毒的患者,總理在記者會中甚至還特別感謝他配合做核酸檢測,及早發現了病毒,讓政府能夠盡早制定因應措施,以避免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傳染Delta病毒的人,沒有遭到指責、也沒有被獵巫,還被總理肯定。這點,外人真的難以想像。

真正的超前部署:防範病毒入境、超量訂購疫苗

紐西蘭防疫的成功其來有自。在全球防疫排名中,紐西蘭的表現往往名列前茅。在今年8月奧克蘭爆發Delta病毒之前,已經有連續170天沒有發生本土案例,防疫表現極為亮眼。

雖然此次Delta病毒入侵奧克蘭,一人染疫卻導致千人感染,這使得紐西蘭在彭博社的防疫排名大幅下跌,但是在可預期的未來,紐西蘭還是會重返「防疫模範生」的位置。到2021年9月15日為止,紐西蘭總共有3981個新冠病毒案例,其中27例死亡,在全球所有國家當中的表現仍是佼佼者。

細看紐西蘭的新冠防疫歷史,堪稱是真正「超前部署」的民主國家。2020年2月2日,當紐西蘭政府警覺到發展自武漢的新冠肺炎已經在全球一些國家蔓延,當機立斷要阻隔病毒於境外。在當時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個新冠病毒的案例出現時,紐西蘭宣布禁止外國乘客從中國搭機入境,而本國乘客必須居家隔離14天。這種預防性措施,讓紐西蘭爭取到防堵病毒入侵國門的時間,在此之前做出類似這種禁令的西方國家,只有美國與澳洲。

當發生28個感染案例、但還沒有無死亡案例時,紐西蘭總理於2020年3月19日說:「我不能容忍邊境產生任何風險」,於是宣布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正式開始了「鎖國」政策,至今尚未解除。這個舉措領先於西方民主國家,澳洲隨後跟進。阻絕於境外、防範於未然,紐西蘭的超前部署作為,有目共睹。

紐西蘭的疫苗政策,雖然因疫苗接種率過低、且在OECD國家中排名倒數幾名,而迭遭在野黨批評。然而在政府最近積極的接種安排之下,腳步已經加快許多、接種率大幅提升。其實,紐西蘭的疫苗購買規畫,反應其超前部署與接濟友邦的作為。

施打完疫苗者在毛利教堂中進行觀察。(作者提供)
施打完疫苗者在毛利教堂中進行觀察。(作者提供)

從衛生部網站可以得知,紐西蘭政府先是在2020年向輝瑞公司(Pfizer)購買了1000萬劑BNT疫苗、後來又加購了850萬劑。光是這1850萬劑輝瑞疫苗就足夠讓全國425萬的合格接種人口施打三劑。

紐西蘭也提供友善援助,免費提供疫苗給鄰近的太平洋島國人民進行接種,包括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薩摩亞、東加王國以及吐瓦魯。紐西蘭政府為了確保近期的施打計畫能夠加速進行,還積極的向丹麥、西班牙等國家購買了幾十萬劑疫苗,以解燃眉之急。

非但如此,紐西蘭政府在2020年還下訂了200萬劑嬌生(Janssen Pharmaceutica)疫苗、購買可望於2021年底到貨的1000萬劑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以及760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個500萬人口的國家,從2020年開始,已經向全球著名疫苗製造公司,簽訂合約購買了超過3800萬劑疫苗,疫苗數量超過總人口數的7倍。

疫苗接種一次登記二劑時間:官員與庶民平等

紐西蘭分四類施打疫苗,以高危險群體為優先、其次則是依據年齡由高往下排序,即使是官員也不例外、沒有優先。

第一類優先施打的群體包括邊境與負責檢疫隔離(MIQ)人員及其共同居住家人。第二類施打群體是以支援疫苗接種的第一線高危險工作人員,包括在第四級封城時與顧客互動、運輸或提供服務的人員。第三類施打群體是高齡或身心有狀況的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人民、肢障、極度肥胖、高血壓患者、孕婦、以及心理疾病等。第四類施打群體則是依年齡順序施打,從60歲、55歲、40歲、30歲、12歲逐步開打,自2021月8月31日起12歲以上的人民,無論種族、所持簽證的種類、紐西蘭公民或非居民的身分,人人都可以登記免費施打疫苗。

其中,不同種族人口中注射完二劑疫苗的比例以亞洲人(Asian)最高,其他依序是白人(Pakeha)、太平洋島民(Pacific Islanders)、以及毛利人(Maori)。上網登記施打疫苗的人,一次就能確認二劑疫苗的施打時間。每個人可以自己選擇施打地點與時間、也可以視需要進行更改。到2020年9月15日為止,紐西蘭完成一劑疫苗施打的人口占60%、完成二劑的占30%。

紐西蘭12歲以上不同種族注射完二劑疫苗的比例。(取自Henry Cooke and Kate Newton)
紐西蘭12歲以上不同種族注射完二劑疫苗的比例。(取自Henry Cooke and Kate Newton)

政治人物並沒有優先權! 一切按照疫苗接種的規定順序施打。為了國家安全考量,元首(總統或總理)先施打疫苗大概沒有什麼人會質疑,但是連衛生部部長都一樣要排隊登記,這大概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的了。但是,這件事就活生生的發生在紐西蘭。

首先,來看看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的態度。2020年2月3日,紐西蘭疫苗開打之前約二周,對於疫苗的施打,阿爾登說:「我並不在優先之列」(I'm not the priority.)…「疫苗的注射機會要先留給高危險群的工作者 …」。阿爾登一直到2021年6月18日,全國開打四個月後,才注射了第一劑。

從新聞影片中可以看到,阿爾登打完疫苗後,醫護人員讓阿爾登選了一顆糖果吃。其實所有打完疫苗的人,在離開前都可以選一顆糖果,雖然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禮物,但可以看出紐西蘭政府重視細節、貼心的安排。阿爾登在6周後(2021年7月28日)施打第二劑,此時紐西蘭約有70萬人已經完成第二劑疫苗注射,占總人口15%。

再來談談布盧姆菲爾德,身為全國衛生、疫情與疫苗的主管,竟然也跟大家一樣,必須按照規定的時程上網登記打疫苗。布盧姆菲爾德的年齡介於55到59歲,屬於第四類中的第二順位(幾乎是最後優先了),這個年齡層在2021年8月6日才能上網登記。

布盧姆菲爾德說:「幾周前,一直等到我的年齡層有資格進行施打後,我就在上周預訂了接種時間」。2021年8月22日輪到他第一劑施打,此時紐西蘭已經有175萬人打過第一劑疫苗(占總人口37.5%)、同時全國已經超過100萬人完成第二劑疫苗施打(占總人口21%)。布盧姆菲爾德和一般民眾一樣,自己上Book MyVaccine網站預訂疫苗施打的時間與地點,把優先機會讓給疫情第一線的服務人員以及高危險群體,不搞特權,不吐政治口水,這種重視平等與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

邊境管制:防疫措施嚴謹、軍隊入駐管理

紐西蘭目前仍然採取「鎖國」、「封城」與「清零」的策略。和許多國家一樣,紐西蘭正努力提高全國疫苗接種率,以利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條件的開放國境,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畢竟一個以依靠國際觀光作為重要經濟收入的國家,禁不起太長期的鎖國政策。

但是在條件尚未成熟之前,紐西蘭對邊境的管制依然相當嚴格,防疫旅館的床位又十分有限,大批身在海外的紐西蘭人,也很難訂到防疫旅館,這種狀況廣為詬病,是紐西蘭邊境管制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不是紐西蘭公民、永久居民或其直系親屬,若無特殊理由或沒有獲得允許,是無法進入國門的。

紐西蘭的邊境管制與檢疫,統一由中央政府成立的「隔離管理與檢疫部門」(Managed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MIQ)進行管理。防疫旅館統一由政府安排,入境者隨機安排入住,統一收費標準,不能自行挑選防疫旅館。紐西蘭由中央政府安排適當的旅館做入境者的檢疫、與國內確診者的集中管理場所。

擔負檢疫責任的旅館,大多數集中在奧克蘭,而且是四星級或五星級的大型國際連鎖旅館,如喜來登、諾富特、鉑爾曼、假日酒店、以及Crowne Plaza等。因此,住房條件有很高的品質。對於連續14天都必須待在防疫旅館的人,如同軟禁在一個狹小的封閉空間一樣,提供一個舒適的隔離環境,對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台灣的做法不一樣,衛福部將防疫旅館的管理責任交由各地方政府管理。由於各縣市缺乏一個共同、良好的監管機制,中央政府也沒有拿出辦法管理,導致防疫旅館的品質參差不齊,收費標準也各有不同,因此常有防疫旅館的品質低落,如設施老舊、沒有桌子可工作、無對外窗戶、以及環境骯髒不潔。

雖然品質不佳,一些防疫旅館的收費並不低廉,所提供的食物也很普通,性價比低。許多入住者很無奈、被強迫要忍受14天的身心煎熬,心情將倍受打擊。

台灣一間防疫旅館的窗戶。(作者提供)
台灣一間防疫旅館的窗戶。(作者提供)

從抵達國際機場開始,紐西蘭就開始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入關後,所有同一班機的乘客直接上巴士!由軍隊士兵負責帶到防疫旅館,入境者不接觸托運行李,機場有專人負責消毒並隨後送到每一個人的旅館房間門口。如果隔離的地點較遠,中途會安排在一個空曠的戶外空間上廁所,四周有柵欄圍住。整個運送檢疫者的規畫用心、SOP嚴謹,不會發生像台灣在運送隔離者時,未有如廁規畫、竟提供尿片給乘客備用的荒謬事件。

運送檢疫者的中途休息站。(作者提供)
運送檢疫者的中途休息站。(作者提供)

入境紐西蘭之後要做三次鼻拭子的核酸檢測,是在旅館內一個專屬空間中進行,都是由專業衛生人員負責採樣。檢疫者直到隔離完畢之前不會離開旅館一步,這樣可以減少對外接觸,避免病毒擴散出去。

核酸檢測的整個過程十分嚴謹,電梯只能由同一個泡泡裡面的人搭乘,離開電梯後立刻有清潔人員進去用酒精對按鍵進行消毒。人與人之間一定要間隔2公尺,各種標示明確,經歷好幾個關卡才完成核酸取樣,如果有違規會立刻被現場軍人或衛生人員糾正。進行核酸採樣時,檢驗人員每完成一個人的取樣,所有手套都必須換上新的。而且,每天有二位專業人員,穿上防護衣、帶口罩與面罩上門量體溫,每一個防護流程都非常到位。

台灣有些防疫旅館的管理很鬆散,市政府防疫包提供溫度計由自己量體溫,也無人查問每天的體溫,離開防疫旅館前2天,規定要自費搭檢疫計程車去醫療單位做核酸檢測,防疫旅館的人離開並搭交通工具往返醫療機構,在在都可能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

防疫旅館的工作人員似乎也沒有比較嚴謹的管理作法,除了戴口罩之外,沒有其他防護措施。甚至還有旅館員工穿著短褲進行送餐服務,如果有隔離的房客感染了Delta 病毒,服務人員被傳染或再傳播出去的機率就很高。而且旅館大廳不設防、人人可以自由出入,東西也可以帶進與帶出,這些都會增加不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人性化的防疫措施:重視身心健康

紐西蘭的防疫管理很重視隔離者的心理健康,入住時旅館所提供的防疫包內容,包括許多心理衛生、鼓勵、與面對困難的手冊。所提供的“Welcome Pack”除了介紹隔離規定、新冠病毒的防範作為之外,手冊的16至23頁主題是精神健康與舒暢(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另外還有There is a way through、Don’t give up、與Coping with grief and loss等小手冊或宣傳品。

同時,在第一天入住防疫旅館時、以及在檢疫期間,工作人員除了詢問身體狀況之外,也常會問到心理健康是否良好。對於隔離者而言,心理健康的問題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的。台灣防疫旅館的功能,只負責吃與住,完全不會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縣市政府提供的防疫包很豐富,但幾乎都是泡麵、罐頭、與餅乾等食物,有關檢疫或病毒防護的相關資訊非常欠缺。

紐西蘭防疫旅館提供的防疫包內容。(作者提供)
紐西蘭防疫旅館提供的防疫包內容。(作者提供)

另外,紐西蘭除了提供星級飯店的住宿之外,也發展出所謂「泡泡」(bubbles)的隔離作法,只要是搭乘同一國際班機抵達紐西蘭的家人或朋友,都可以住在同一個房間,至多可以四人同住,在防疫旅館中這些同住者被視為是同一個泡泡,可以集體行動、相互扶持。

台灣的檢疫規定在這方面就很死板,即使是搭乘同一班機抵達台灣,夫妻或親人卻不得同住一個房間(除非是老、小、病),除了無法相互撫慰之外,隔離的成本增倍,不體諒人的需求、也不考慮家庭經濟的負擔,這種檢疫政策很不符合人性的需要。

紐西蘭雖然檢疫管控嚴格,但同時卻處處考慮到人性的需求。其中有一項措施,是提供檢疫者「放風」的機會,防疫旅館會安排固定時段,提供給不同群體的檢疫者到戶外運動,通常一天會安排4到6個時段,每個時段30分鐘。戶外區甚至設置了吸菸專區,照顧到吸菸者的權益。紐西蘭不只是針對入境檢疫者有這項措施,在國內染疫者的防疫旅館,也會安排運動時段,只不過作法更加嚴格一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紐西蘭防疫成功的經驗有其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有些可以學習,有些並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複製的。

去過紐西蘭的人或許會知道,紐西蘭對入境旅客的檢疫相當嚴格,生食絕對不能帶進去,只要是能夠吃的東西,通通都需要申報、檢查,包括糖果或茶葉在內。因為紐西蘭的生態很獨特、但是也很脆弱,鑒於過去曾發生過的不良經驗,外來動植物中所攜帶的細菌,有可能為紐西蘭帶來一場生態浩劫。

紐西蘭防疫旅館提供「放風」到戶外走動的時間表。(作者提供)
紐西蘭防疫旅館提供「放風」到戶外走動的時間表。(作者提供)
紐西蘭防疫旅館的戶外運動區。(作者提供)
紐西蘭防疫旅館的戶外運動區。(作者提供)

如果了解這些背景,就比較理解為什麼紐西蘭對新冠病毒的入侵如臨大敵,率先進行鎖國的決策。同時也比較可以了解,為什麼權威式的封城與嚴格的檢疫作法,可以獲得大多數紐西蘭人的認可。

雖然有社會差異性的存在,很多國家的執政黨與反對黨,也沒有紐西蘭政黨之間的相對和諧。但是紐西蘭許多不錯的防疫措施與經驗,可以反應普世的良善價值,不但值得肯定,也可以提供其他國家一個借鏡的機會。

首先,防疫領導人,如總理與衛生部長,必須具備一定的國家治理高度,有遠見、將人民的健康視為第一要務,並且避免將政治鬥爭捲入專業的防疫決策之中。

紐西蘭政府超量購買各種國際性疫苗,讓國家得以做好萬全準備,以防範危機的發生,這是對人民負責任的表現。領導人的同理心與平等理念的實踐,得以化身對每個群體的尊重與了解,無論任何種族、身分與階級,入境者或隔離者,仰或是南島、北島居民,大家能夠形成「南北島同一命」的共識,匯集體諒與包容,才能更有效地對抗新冠肺炎,進而實踐紐西蘭政府“Unite against Covid-19”的訴求。

同時,紐西蘭濟弱扶傾的表現,主動提供疫苗給鄰近、無能力取得的國家,也是一種崇高的價值驅使,可以提供給有能力的國家予以借鏡,這就是一種“be kind”精神的極致表現。紐西蘭領導人對人民健康的負責態度、嚴謹的防疫策略、按部就班的防疫規劃、超前部署的疫苗政策,在在都使紐西蘭成為一個對抗新冠肺炎的防疫典範。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