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誰先?誰後?誰被冤枉?誰在剽竊?

2018-02-04 06:30

? 人氣

至於Arthur (1994, p. 111)敘述的負向反饋(negative feedback)與正向反饋(positive feedback),是經濟學理論(微積分)的二次導函數概念。我翻譯以下內容解釋:傳統經濟學理論通常是建立在邊際報酬遞減(局部負向反饋);所以,正向反饋,或邊際報酬遞增,應該很罕見(Conventional economic theory is built largely on the assumption of diminishing returns on the margin (local negative feedbacks); and so it may seem that positive feedback, increasing-returns-on-the-margin mechanisms ought to be rar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慾望」,所以吃了一顆蘋果後,它反饋(feedback)影響你吃第二顆蘋果的「慾望」強度。如果「慾望」強度變弱,這是負向反饋;變強,則是正向反饋。我認為,這是葉崇楊與施世駿(2009)論文錯誤的關鍵點。

其他的錯誤則是荒腔走板地曲解原意。舉一案例,圖1與圖2的“(3) coordination effects, which confer advantages to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conomic agents taking similar action;” 被台大國發所教授翻譯為(又被張廖萬堅抄錄):

「(3) 合作效果:一個人在市場競爭的優勢通常是處在與對手的策略互動中,而此種效果會促使個人與其他行動者進行協調,採取單一的策略,來降低交易成本;」以上是極度的加油添醋,曲解原意。 給大家一個案例,USB規格就是 “coordination effects”,各廠商的 “taking similar action” 就是製造相同內部規格產品,非相同者是外觀。以上事實卻被曲解成好似聯合壟斷!

再舉一例:“(4) adaptive expectations, where increased prevalence on the market enhances beliefs of further prevalence.” 被台大國發所教授翻譯為(又被張廖萬堅抄錄):

「(4) 反應式預期: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預期反應。」這也是嚴重加油添醋地曲解原意。所謂「制度者」包含法律、習慣、普遍信念。 "adaptive expectation"是漸進調整的期待,或簡稱流行的期待。使用 iphone 就是逐漸形成的趨勢,iphone使用者對apple產品愈來愈有信心,也愈來愈多人對 iphone 有所期待,這就是所謂的 "adaptive expectation"。我建議跳脫字面的拘束,翻譯成「消費趨勢的成形」。清大經濟系教授劉瑞華有翻譯這本書,不妨請國發所師生去參考劉瑞華的中譯本。至於張簡萬堅,你一定要去閱讀這本中譯本,因為你們在制訂與監督國家政策!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這本書內容有密切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