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美國侵略了臺灣嗎?

2018-01-14 07:20

? 人氣

9月9日晚,蔣介石召集外交會談,再次商討對調查團之應對,決策高層都認為使用否決權得罪美國不可,決定與美商討協議辦法,蔣雖勉從眾意,但於心不安,反復考慮很久。當時蔣介石剛得知,美國國務院正計畫將臺灣問題提交聯大處理。蔣逆向思考後自記「如俄國視臺灣為其傀儡中共之物,則其不願發生國際關係,或對調查臺灣案亦投否決票之可能,果爾,則我不必使用否決權矣。」至此,蔣才想通,原來美國若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則中共,蘇聯也會反對。9月12日,蔣介石指示不否決安理會派調查團來臺,並決定葉公超仍將出席聯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3-27-外交部長葉公超(左)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右)在臺北交換批准之文件,並宣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  (取自國家檔案資料庫)
前外交部長葉公超(左)與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右)在臺北交換批准之文件,並宣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 (資料照,取自國家檔案資料庫)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9月1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反省說「艾其生將欲以調查美國侵臺案為鍥機,使臺灣置於聯合國之保衛,一以免俄共藉口認為中國之領土而攻佔臺灣,一以減輕其美國單獨之責任,以免除其侵臺之嫌。此一陰謀於我利害參半,不如逆來順受,先杜決俄共侵臺之野心,暫為中立化之形態(但我決不正式公認),以穩定內部軍民之心理,使之安心,整補內部,求其安定進步,以至健全鞏固,而後再待機而動,一舉恢復大陸。只要臺灣事實上統治權並不動搖,則我反攻大陸之準備未完成以前,率性讓其中立化,且使其性質(國際)更為複雜,以對付俄共與英印,未始非一中策也,此時應以沉機觀變處之。」 這一段日記非常重要,蔣介石不愧是一個現實主義的領導人,他終於認清了形勢,兩害相權取其輕,接受美國讓臺灣中立化和國際化為中策,以杜決中共侵臺之野心。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已將注意力轉為在聯合國大會提議「臺灣問題案」及相關委員會,不再推動安理會組成調查團來臺灣了。9月19日,魯斯克在華府召見顧維鈞,告訴他美國將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討論臺灣問題的長程解決方案,美國需要國際支持其目前的臺灣中立化立場以求得臺灣問題和平解決。魯斯克認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聯合國大會。在安理會,美案面臨著蘇聯否決權的威脅。在聯合國大會可能會設立一個研究這個問題的委員會,目的是拖延決定,維持臺海目前的狀態。 同時,藍欽在臺北拜會葉公超,轉達美方預備向聯合國大會提議「臺灣問題案」。藍欽還說由安理會成立調查團的可能微乎其微,葉公超認為美方這項說法似乎在暗示蘇聯將否決調查團。 這點與蔣介石几天前的判斷相同。

前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大使蔣廷黻。(取自網路)
前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大使蔣廷黻。(取自網路)

1950年9月29日,安理會決議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於11月15日後,在安理會討論「美國侵臺案」時列席會議,以幫助安理會調查和審議。表決時中華民國、古巴和美國反對,時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英國大使傑布宣布決議案以7:3通過。中華民國代表蔣廷黻宣稱自己的反對票等同行使否決權,並爭論該案屬實質問題,結果引發論戰。安理會又以 9 : 1(中華民國)否決了蔣的提案,堅持邀請中共列席辩論是程序問題,中華民國代表不能否決。 9月30日,蔣介石痛憤安理會通過中共列席辩論,自記「此乃必然之事,無足為異。但共匪將乘機施技插足國際社會之開端,使我軍民心理受了打擊,自然是俄共初步之勝利,而為奪取我代表權之張本,將使我國際地位動搖。」 蔣又罵美國與英國「妄想其為狄托(南斯拉夫總統)以出賣中國」,促成中共列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