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情緒力大調查 面對負面情緒,孩子束手無策

2014-04-09 21:55

? 人氣

為什麼台灣校園霸凌持續存在?為什麼愈來愈多台灣孩子甚至大人都情緒暴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調查發現,原來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從校園到一生都需要學習的人際EQ學,比分數還值得關注!

去年底,台北市敦化國中家長買下半版廣告控訴學校漠視霸凌的事件,引發各界討論,讓校園霸凌再度成為媒體焦點。家長擔憂卻沒有解決方案、學校在現行的管理框架下無能為力、第一線輔導教師配備不足等等困境,又浮上檯面。

校園危機─國小高年級到高中職曾被霸凌的學生超過四分之一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激烈的一次。二〇一〇年,桃園縣八德國中霸凌事件連環爆。事件過後,教育部提出反霸凌計畫,從「全面增設國中小輔導教師人力」,和「公布防治霸凌行政命令」雙管齊下。包含設置專線、留言版等,每週五並由次長級以上官員召開「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案小組」會議,追蹤各管道霸凌案件,若校方或老師應通報而未通報,將負行政責任,也會面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相關責任。

在教育部的「控管」下,就「通報」的數字面來看,霸凌件數的確逐年降低:例如,二○一一年六月有○.九五%國中生回覆有被打經驗,至二○一三年十月已下滑為○.四六%。但家長、學童和學校教師的恐懼,卻沒有稍減。

根據兒福聯盟今年三月最新的調查顯示,國小高年級到高中職曾被霸凌的學生超過四分之一,而目前仍遭長期霸凌的比例為三.五%,又以國小高年級有六%最高。所有霸凌種類中以言語霸凌最高,其次是關係霸凌,而女生遭受言語、關係霸凌較多,男生則以肢體霸凌較多。更令人擔憂的是,有近四分之一男生認同被霸凌時應該「以暴制暴」,更有學童在開放題中寫下「會打你是為了讓你跟我一樣好」。

問題根源─校園衝突行為,根源都在情緒

從「規定」和「宣導」反霸凌,看來似乎無濟於事。美國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曾研究指出,要求孩子「停止霸凌」,或是設定各種反霸凌的「規定」來禁止霸凌,這種做法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長期來說將是種災難。美國「抗霸凌」的歷史經驗顯示,在家庭和學校全面推展情緒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在台灣推動兒童EQ教育十多年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校園中的霸凌、衝突行為,反映出孩子在面對情緒時的困境,一切問題行為的根源,都來自情緒。「情緒是自然存在的,感受沒有對錯。但情緒反應有恰當與否,如何調節得靠後天學習,」 楊俐容指出。情緒若能處理好,自我效能、學習成就、人際關係都會順利。

為了探究國中小學童的情緒問題,《親子天下》調查四到九年級國中小學生,及國中小輔導教師,全面體檢學校、家庭的情緒發展環境。問卷結果發現:有情緒困擾的孩子愈來愈多,而「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中小學生的痛。面對孩子愈來愈複雜的情緒變化球,學校現場、第一線教師的裝備卻嚴重不足。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995

延伸閱讀:

搶救國中生─失落的國中三年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166

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634

誰把台灣少年考笨了?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058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