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百年茫昧

2018-01-13 05:40

? 人氣

白話文解決「語言與文字離」現象,有人想進一步改革文字,從「根本」解決國力衰弱問題。清末民初時的中國,國家貧弱。檢討所以貧弱原因,頗有人以為,「西國識字人多,中國識字人少,一切病根,大半在此。」據清廷估計,識字人口不到1%。導致「民日以昏愚,國日以貧弱。」文盲遍國,乃因教育落後;而教育落後主因,在漢字難學、難認、難記和難寫。再則文字是文化的載具,漢字承載「已經僵死腐爛的中國舊文化(錢玄同語)」,尤以儒學為首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人語調激越,把漢字罵得一無是處,簡直當作妖魔。錢玄同疾呼,欲使中國不亡,必須廢孔學,而「廢孔學,尤不可不廢漢文」。魯迅說:「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瞿秋白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改革文字既廢除落後的漢字,又揚棄落伍的文化,勢在必行。改革方式就是廢棄漢字,改用西方式的拼音文字。這是文字及文化的「去中國」運動,時間從五四時期,一直延續到中共建國以後。

1951年毛澤東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向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漢字拼音化就此成為「國策」。不少語言學家為此付出畢生精力,反對者則受到批判,乃至含冤而死。

文化大革命(文革)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美聯社)
「1951年毛澤東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向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漢字拼音化就此成為『國策』。」(資料照,美聯社)

平心檢視那些罵漢字的論調,不過出自意氣,並無學理依據。這也能從中共那項「國策」施行情形看出來,先用簡化字作為過渡措施。但在公布兩次《漢字簡化方案》後,就進行不下去。兩次漢字簡化,簡化字超過三千個,佔常用字比例一半以上,知識分子看書報都成問題。以致第二次簡化方案始終未施行,後來乾脆廢止。現實發展更證明,什麼漢字落後論,什麼漢字拼音化說,全是錯的。漢字未滅,中國國力卻駸駸焉日趨於彊大,儼然世界強國。

萬想不到,和對岸相隔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上,一波文白之爭竟讓那些意氣話重現。昔人欠缺「現代學術」的知識,以致說出「沒知識話」,還算情有可原。今人再拾唾那些謬論,就顯得不爭氣。還叫人生氣,引證中共領袖的胡言,大言不慚,還標榜台灣精神呢!

有人以為理直而氣壯說,文言文就像拉丁文,死了。可兩者本質不同,焉可曲為比附。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是字,漢字是表意的;印歐語是表音文字,詞(word)和句為基本結構單位。文藝復興後,拉丁文被各地方言架空,基本上死了。但漢字仍活著,文言文猶具生命力。如《說文解字》說:「天,顛也,至高無上。」即「天」的本義是頭頂,國內有部大型辭典,卻誤解作天體。本義罕人知,看似死了。但頭頂叫天靈蓋,兩眉之間稱天庭,均用天的本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