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美國解圍,蔡英文的疫苗危機仍未全解

2021-06-21 07:20

? 人氣

蔡英文的宣示中,還有一點很重要,「除了永齡基金會和台積電,台灣政府也會在德國政府協助下,共同商業採購BNT疫苗」,這等於在美日援贈之外,直接給駐德代表謝志偉下達任務指示,「德國政府協助下的商購」可能比援贈難度更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苗風暴」在日美先後出手下,轉而成為「低氣壓」,然而,全國三級警戒已經一個月過去,確診死亡人數已經逼近六百,蔡英文不能不檢討她的疫苗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六月十八日的「共識」,為什麼不能更早達到?鴻海兩天送件,指揮中心却足足拖了十八天?而這十八天之內,政府或指揮中心說法翻來覆去?最終還是必須接受繞不開上海復星代表的現實;這中間最大的問題是,疫情緊急,企業有心協助政府取得疫苗,指揮中心或部份民進黨人却冷言酸語,宛若施惠於企業,或看企業的笑話,以至於造成民意觀感是政府「刁難」,結果企業的善意與政府的美意兩頭落空,何其不值?

第二,在這十八天裡,蔡英文不是沒有出面過,六月一日行政院長蘇貞昌甚至召開疫情會議,下達「單一窗口」服務的指令,宗教團體(佛光山)的捐贈由內政部負責,企業捐贈由經濟部長王美花負責,結果所謂的「單一窗口」,顯然成了「一天窗口」,只有在蘇貞昌開會的那一天「現蹤」,這到底是蘇貞昌的問題?還是內政部與經濟部的問題?或者指揮中心的問題?還是蔡英文本人對企業捐贈疫苗的心思九彎十八拐?

新冠疫情眼看著不可能在短期內消解,各國疫苗研發已經進入第二代,如果不能從疫苗著手,政府編列再多的紓困預算,都無助於民眾生活回歸正常,遑論經濟活動,這一個月的疫苗風暴,如果能給蔡政府一丁點教訓,就是不要再沾沾自喜過去一年半的「超前部署」虛像,更不要急功於未經三期的國產疫苗,民眾一旦對政府疫苗政策失去信心,就再也挽回不了,畢竟,性命交關的事,比任何政治算計都嚴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