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今年來台股頻頻刷新成交量紀錄,作者感嘆,自己當年也曾走過名為研究產業、實為短線操作的歲月,直到轉為投資全球股、債ETF,發現績效並不遜於主動投資,才知道指數投資的威力。
大詩人研究所畢業後在台積電上班當工程師,對投資很有興趣,趁年輕的時候轉職產業分析師;拓墣產業研究所算是台灣最大民營產業研究機構之一,上班到公司就可以看報紙新聞,跟同事討論股票,產業研究分析很有趣,可是跟股票投資獲利,是兩件關係不大的事情。(延伸閱讀:台積電用一流人才做二流工作?專家:多虧這些高手,才能超越英特爾!)
講個小故事,證券公司看好某個產業議題,就會跟我們研究機構合作,辦理投資講座,VIP會員免費參加,在五星級飯店順便吃下午茶,然後我們研究員講一個小時、他們證券公司的人講一個小時,有次開頭我才自我介紹完,正要帶入產業介紹,前排就有個阿北舉手:「老師,你不要講這麼多,你直接跟我講哪支股票比較快!」還好,我也講過很多場次了,先安撫阿北,然後繼續開講。(公司收費五萬、研究員獎金五千)
興趣在賺錢者,投資容易殺進殺出
很多人對投資有興趣,其實是對賺錢有興趣,不是對產業、對公司有興趣。所以當年產業分析師的我也是如此,投資成績單小賺小賠,實在沒意思,只好再重回台積電賣肝、當工程師賺得多又快。
回鍋台積電,運氣好,在金融海嘯之前,經濟不景氣,工作也相對的比較輕鬆。因此晚上回家自己繼續看投資理財的書,剛好看到綠角前輩介紹指數投資,開始入手買進0050,印象中從30元左右開始買,買大概十張左右,股價就開始爬升,沒有幾個月就到了36,老毛病就犯了,賺兩成就該獲利了結,等回檔再來回補;結果就是沒等到0050回檔,之後我在50元左右認錯再度買回,並且發誓再也不賣出。就這樣,0050到了60我也沒賣出,上萬點後到了70我也沒賣。(延伸閱讀:為何台灣散戶這麼愛存股?股市越跌越買、看到高股息就瘋狂,小心糖衣背後套牢陷阱)
於是到了2015年,結合夫妻兩人的資金,一起前進美國券商。剛投入美國券商也是什麼都買一點,VTI、VEU、VSS、債券、VNQ...,後來到2019年,股票的部分只用VT,債券只用美國政府公債ETF,所以我幾乎是沒有執行再平衡的,不論是股票區域市場的再平衡,還是股債的再平衡。(延伸閱讀:一念之差,少賺3千萬!我買蘋果輕鬆賺2成 ,為何後來改投資ETF?)
從2015年開始,老婆繼續上班,我則是負責小孩接送工作,閒暇之餘規劃家庭資產,現金的部分預留兩年生活費,也有配置0050;0050日後會優先作為資產提領,美國券商的資產,避免跨國匯出匯入的手續費,幾年執行下來,都還算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