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比張忠謀、郭台銘優秀的政府單位─裁了投審會吧!

2017-12-13 06:20

? 人氣

裁掉投審會,台灣經濟只會好不會壞。圖為經濟部長沈榮津(右)與為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裁掉投審會,台灣經濟只會好不會壞。圖為經濟部長沈榮津(右)與為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主持投資台灣專案會議,研擬如何吸引僑外資來台投資(外人直接投資FDI),結果外界更看到台灣的法令如何落伍、政府管制的心態如何嚴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開放100萬美元以下不用審查,形同兒戲

為了吸引僑外資,賴清德作的裁示之一是簡化行政程序、加強招商等。因此決定要修正《外國人投資條例》、《華僑回國投資條例》等法案,修正方向是初次投資從「事前申請」,變成「原則事後申報,例外事前核准」。而所謂「例外」是指投資金額達100萬美元以上者,或是投資「限制類」業別項目,以及其他公告屬特殊情形者;其餘未來都可採事後申報制。

經濟部投審會提出這個修正,大概覺得已經是不得了的開放了,把所有100萬美元以下的FDI放寬為甭再事前審查。但看在業界眼中,卻是幅度小到無感、可笑。甚至可能不少人此時才赫然發現,原來不論產業、不管金額大小,都要投審會審查通過。

投審會的存在是上古時代的遺跡

投審會這個單位及其代表的思維,其實已經是上古時代了;在那個凡事管制、政府似乎比民間強的時代,不論是企業的對外投資、外資來台投資,都要投審會點頭。但現在這個思維、這個單位的存在本身,就代表著落伍、官僚、甚至可笑。

過去投審會審查如晶圓代工、封測、面板等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時,說要根據產業競爭情況、兩岸技術差距、企業是否有必要赴大陸、赴大陸投資後兩岸是否有互補效益等因素,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放行。儼然投審會替企業把關、評估、決定什麼時候、適合什麼技術到大陸設廠,才是最佳策略。

再也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事了。那些一輩子坐在經濟部辦公室的公務員,從未進入產業界,卻比張忠謀更懂晶圓代工、對全球面板產業發展也強於友達李焜耀、對封測的了解更比日月光的張虔生還厲害,所以可以替這些人、這些企業代為決定何時、要拿什麼技術到大陸投資?

是笑話嗎?投審會替郭台銘「把關財務」

這種不知自己份量的事不僅於此;去年「鴻夏戀」開花結果,鴻海搶下夏普,要拿上千億台幣投資夏普,號稱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對外投資。這個投資案也要投審會通過才作數。當時投審會說未來送審時會「嚴格檢視,特別是此案對鴻海「財務影響」部分,以便保障股東與貸款銀行權益」。

不清楚郭台銘聽到這番話時,是對政府的厚愛、要代其把關感激涕零、感念在心,還是嗤之以鼻?坦白說,投審會官員對鴻海的財務、營業狀況、產業情況到底了解多少?掌握多少?這些官員怎麼可能比鴻海郭台銘更了解此投資案對鴻海財務的影響、及其對其集團長期的產業佈局與效益?

投審會這個單位、這些官員,簡直是讓人感「大驚喜」─他們精通所有產業、掌握各產業的全球與兩岸趨勢、了解敵我競爭情況,所以替半導體教父、LCD教父、封測龍頭決定何時可去投資;他們不僅了解產業情況,也精通財務規劃、風險控制,所以可以替郭董代為把關審查財務風險;鴻海那幾百個律師、財務專家顯然都「白養」了,被咱們投審會的幾個小官僚就比下去了。

專業、透明度低,隨著政治擺動

如果審查真有專業也罷,但實質上投審會審案既乏一致的標準、透明度又低,更時常追隨長官、「跟著政治走」,甚至隨著民粹、社會風向走,只要觀察幾個引發社會關注個案的審查情況,及跟著政治風向擺動的兩岸投資案審查,就可看出投審會的「政治壓倒專業」。

這就是台灣審查制度的荒謬性!

而且,離譜荒謬者不僅投審會而已。去年「日矽合」要公平會審查時,公平會官員說其審查原則包括:產品市場、地理視察、整體經濟利益、限制競爭的不利益以及產業創新研發等5大點。坦白說,公平會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竟然連「整體經濟利益」、產業創新研發都要審,請問公平會有什麼專業審這些項目?難道這不算不當擴權嗎?

台灣存在著不少擴權管制的單位

還有金管會對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每事問、每個產品審查;企業提出的不動產證券化(reits)要掛牌,按理證期局、交易所審查即可,結果台灣是要銀行局先審,而且銀行局連不動產鑑價都要審、都要過問,最後是搞死整個市場。10年前,台灣的reits與日、韓一起推,現在其它市場都已有台幣數兆規模,台灣只有數百億規模。

台灣政府這種事事審查事事管的遺緒,其實頗有印度之風。印度在1991年啟動經濟改革前,被稱為是一種僵化、充滿官僚與貪腐的「牌照經濟」─行政效率低落、任何經濟行為都要政府審批、核准、監督,因而創造非常大的賄賂空間。台灣雖然沒這麼離譜,但本質則是相同。

裁掉投審會,轉型作投資服務

從投審會這個名字,即可窺其本質一二。這是一個審查機關,擁有至高無上的准駁權,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投資者都要低聲下氣、屈膝的向其解釋、說明;但在全球各國都在爭取FDI時,許多國家早已放棄審查制,頂多少數特殊敏感者要審查。甚至面向外資、負責外人投資的單位,名稱早改為「投資服務局」─是服務、不是審查。

賴揆真要提高對僑外資的吸引力,就先把審查制取消吧;取消後投審會就無存在必要,就跟著裁掉,或轉型為「投資服務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