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大學之道在「悟道、受業、釋惑」

2014-09-13 11:56

? 人氣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取自網路)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取自網路)

9月12日,上海復旦大學舉行2014級新生開學典禮,在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復旦大學2014級中外本(專)科新生時,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的開學典禮致辭中表示,大學應該提供智慧與思維方法的教育,學生應該是在大學中「悟道、受業、釋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玉良指出,新技術風起雲湧,MOOC引發的網絡教育大潮會讓學校倒閉麼?楊玉良認為,大學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大學高等教育的精髓在於「貫穿於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微妙的互動關係」,這是網際網路無法複製與重現的。

楊玉良認為,大學不能淪為「職業的培訓所」,在大學如果只想學專業技能的知識,是非常卑微的,大學培養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包括對自己、對整個國家、對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的教育只是重視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行的培養,那麼很可能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

楊玉良表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並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愛因斯坦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遠遠高於他自己在物理上的巨大成就。

如果學生只想學一些專業技能的知識,那將是非常卑微的。純粹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並不能夠保證真正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會扼殺文化生活和專業精神的基礎。雖然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對一個大學生而言,更重要的是一個「悟道」的過程。

楊玉良是著名化學家,浙江省海鹽縣人,現年61歲,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1984年在復旦拿到材料科學博士,並前往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1988年回到復旦大學任教,2003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接任復旦大學校長。

楊玉良開學典禮致辭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為了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眾多的一流大學裡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從今天起,復旦將成為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或者說到底怎麼學?我們從剛才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並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的思考。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一般來講,自學成才,幾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他還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復旦大學的教師,但如果你在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個老師。對於學生來講,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為了悟道、受業以及釋惑。雖然你們最終會被歸到某一個專業,或學科,會學習很多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受業。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德曾經批評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教育,他說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學生某些學科的一部分的專業知識,因為你不可能把專業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書院裡那樣,哲學家們傳遞給弟子的是一種智慧。其實,當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體驗發出呼籲,他說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他同時也指出,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不過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此話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