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罪該萬死嗎?為何還有人支持國民黨?

2017-10-31 05:30

? 人氣

這也就是說,除了環境、位置較為特殊,歸屬於城邦國家的星、港,以及本就屬於領頭羊的日本外,在威權統治時期,台灣的經濟發展遠勝於東亞各國,僅韓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與之比擬。要知道,1996年時東亞和南亞16國的人均GDP為3448元,而我國的GDP卻高近4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進一步來看,如果在標準放諸整個亞洲,在1996年超過台灣的也僅有以色列(15302元)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4604元),不過兩者在1950年時亦高於台灣,為2817元和15798元;若以拉丁美洲為標準,在1950年時該區域人均GDP達2506元,除24個加勒比海小國未個別統計外,其23個主要國家皆高於台灣,然而在1996年時卻沒有任何一國高於我國;非洲57國,1950年時有20個國家高於台灣,1996年時亦無國家高於我國;而即使與發展較好的西歐(20國)和美澳紐加,或是東歐-前蘇聯(8國)相比,1950年時雖有31國高於台灣,僅有馬爾他低於我國,然而到1996年時,高於我國僅剩19國。並且要知道,歐美各國,即使是前蘇聯國家在1950年時的經濟起點都遠優於台灣,歐洲的人均GDP平均為4579元、美澳紐加為9268元,前蘇聯國家則在2100至2800元左右,皆高於台灣924元甚多。

總地來說,無論是與鄰近國家,或是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在1950年到1996年這段期間所取得的經濟發展,其速度和規模都是絕大多數國家難以望其項背。以Maddison的數據庫為基礎,扣除掉未個別統計的微型國家或地區,在有個別統計數據的136個世界主要經濟體中,1950年時有93國或地區的人均GDP超過我國;而到1996年,雖然有個別統計的經濟體增加至151個,然而卻僅剩24國或地區的人均GDP超過我國,且這24國在1950年時人均GDP皆高於我國。從此來看,若認為國民黨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只是僥倖,坐享其成,毫無貢獻,自然就有失公允。

社會平等:破除差距,均富改造

在普遍的印象中,如果一個社會歷經劇速的經濟成長,相較於創造出一個均富社會,更可能的是,雖然整體生活水平上升,然而卻產生一批鉅富階級,形成一個貧富不均的社會。那麼,締造經濟奇蹟的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塑造出怎樣的社會呢?若以廣被學術界和政府使用,測量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Gini index)作為指標,我國最早的官方數據顯示為1964年的0.321;並且在當時,家戶所得前20%所擁有之財富為後20%的5.33倍。若以前述假設推測,在經濟奇蹟之後,我國的貧富差距應會有所擴大。然而與此相反的是,自1964年之後,雖然我國人均GDP不斷上升,然而吉尼係數和家戶所得倍數均卻呈現下降趨勢,於1980年探底,吉尼係數僅0.278,家戶所得差距亦降為4.17倍。兩項指標雖然在1980年後緩步上升,不過在1996年時,亦分別僅0.317和5.38倍,與1964年的數據幾乎相仿。這也就是說,從1964年到1996年間,人均GDP從1977元成長近6倍到13796元的同時,貧富差距並未因此擴大。因此可見,我國當年的奇蹟,不僅在於經濟層面,更在於社會層面,這絕不是僅讓少部分人富裕起來的經濟奇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