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騙子總統走了,政治騙術仍在

2021-01-31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美國前總統川普出口成謊是千真萬確的。(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認為美國前總統川普出口成謊是千真萬確的。(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下台了,無論如何評價他,出口成謊是千真萬確的。據華盛頓郵報統計,這位自稱「美國最誠實的人」,平均每天說謊15點6次,粗略地說,他每天醒著的時間裡,平均每小時就公開說謊一次。他不但是說謊大王,還是美國四年來的「事實查核之王」,媒體為了善盡查證責任而對他「因人設事」,從此開啟了針對存有疑慮的新聞人物說詞進行查核與辯正的專業新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撒謊有始有終。卸任前1天播出的預錄告別演說,他大力讚頌自己的政績,美聯社就此進行川普任內最後1次事實查核,結果發現這場「告別演說」其實是一場「告別謊言」。他吹噓自己在就業、稅收、防疫方面的顯赫政績,其中許事根本不是他做的,績效也不像他說的那麼偉大,多是自吹自擂。比如他說:我們讓美國重新開始締造就業機會,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美國女性—幾乎所有人的失業率都寫下歷史新低。事實真相卻是:在他上任前,歐巴馬執政的最後1年,美國創造了250萬個就業機會,但他上任第1年就業機會卻減少200萬個,再受冠大流行重創,去年以來至少損失了1000萬個工作機會,也讓川普成為胡佛以來第1個工作機會出現淨虧損的美國總統。與4年前就職時相比,美國減少了280萬個工作機會,光是去年12月就少了14萬個,其中黑人、西裔及女性的工作機會,更是不成比例地下降。連這種有真實數據可以稽核的事都要騙,難怪贏得「說謊總統」的稱號。

美國歷任總統基於各種原因難免說謊,但如同信任總統拜登所說,民主國家擁有某些「防護欄」,「有助於讓這個國家走向更加完美」,以往每位總統都意識到了這些防護欄,當他們撒謊時,多半出於對那些防護欄的尊重而不得不然。川普不一樣,他是開著坦克邊說謊邊衝撞,美國一位專欄作家說他「撒謊是為了把那些防護欄碾壓成廢鐵」。他下台前連續把兩道防護欄碾壓成廢鐵,一道是美國選舉計票的公信力,一道是美國國會不容滋擾的柵欄。最厲害的是,說謊雖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但信其為真者眾多,據調查,票投給他的人有近百分之70至今相信他是被選舉舞弊做掉的。

由於他化假為真的功力一流,所以「後真相時代」和「後真相政治」的說法雖由來已久,但人們沒把它當嚴重事,現在卻成為顯學。這當然要歸功於他將其發揚光大,讓人驚覺「後真相」普及遍處,深入人心,威力無窮,已然對社會溝通和民主政治構成嚴重威脅。

由於謊言政治危害太大,所以拜登就職演說中痛心疾首地說:「我們必須摒棄操弄甚至捏造事實的文化」,因為「最近的幾個星期、幾個月給了我們痛苦的教訓:有真相,也有謊言,為了權力和利益而說的謊言。我們每個人做為公民,做為美國人,特別是身為領導者的人,曾經承諾要遵守憲法、保護我們的國家的領導者,有職責、有責任要捍衛真相、打敗謊言。主觀和固執是人類性格的一種,但如果放諸在政治領域,有一大群人都主觀和固執地只相信自己覺得是真實的東西,就變成一個現象。」

2021年1月20日,美國第46位總統拜登與第49位副總統賀錦麗就職大典,拜登發表就職演說(AP)
2021年1月20日,美國第46位總統拜登就職大典,拜登發表就職演說。(AP)

這一席話說得太透徹了,可憂的是,川普之流的政治騙子只不過是誘導群眾「相信自己覺得真實的東西」,許多公民根本不自覺地「相信自己覺得真實的東西」,既沒有防衛心,也沒有抵抗力,致使謊言像空氣一樣充斥生活空間,大家吸納謊言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所謂「後真相時代」就是這樣形成的。往往基於情感、信念及主觀論述等因素,只要讓人感覺真確,就能比客觀事實更能取信於人,更能影響民意。

「後真相」不是真相,沒有真相,只有假象;即使有局部真實性,多半也像是瞎子摸到象身,正是所謂「真相是一面破碎成無數碎片的鏡子,而每個人都以為自己那一小塊碎片就是全部」。有一小片真相算是好的,在當今的在網絡時代,由於人人都可輕易在社交媒體接收與發放未經查證的消息,人人都有權傳布消息和意見的空間。由於傳播網絡是自己建構的,平台商為了提供舒適的傳播環境,而運用大數據操作篩選特定訊息給每位網友,於是造就了以個人情感與信念去選擇網絡的「同溫層」傳播現象,盡是製造或相信一些符合自己期待的消息,代替可相信的現實或有根據的報道;同溫層的網民相互分享有關消息,廣泛流播,形成繭房效應,人人都作繭自縛。

「後真相政治」伴隨後真相時代而生。政客們深知個人的感覺最真實也最重要,因而運用技巧與傳播通路操控訊息與觀點,用以「騙」取民眾的好感支持,謊話連篇,但經由同溫層具有的可信度加持,很能誤導受眾。「後真相」之所以成為政治的大氣候,得便於「真相」已非專利,也沒有守門人,任何人只要連接上互聯網即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知悉消息和實況,而人們傾向信自己所看多於被過濾的報導,相信親朋好友或相同立場者多於他者。當人對事情已有一定的意見,所持觀點在網上更容易因為同夥公信而獲得強化。

後真相政治之弊在於社交平台傾向將相近意見和想法的資訊集結在一起,形成「部落化」現象,人們從中看到大量與自己觀點一致的資訊,當中更有不少是未經考證的,可能比較偏激和極端,如此一來會更強化、固化或極化人們既有的觀點。這個心理機制讓政客們得以操弄與矇騙,於是造就了川普這樣的民粹魔王遍佈各國各處,政治的對立與社會的撕裂於焉日甚一日。川普這等騙徒即使走下政治舞台,仍有無數個小特朗普登台玩弄後真相政治,由此而惡化的政治紛擾也就無窮無盡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亞洲週刊》2021年06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