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巴黎和會的中國:期待變絕望

2014-07-27 07:00

? 人氣

1919年中國外交部不簽協議的相關文件。(中央研究院)

1919年中國外交部不簽協議的相關文件。(中央研究院)

《風傳媒》《一戰百年專題》系列報導先睹為快,完整內容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戰後期中國參戰的決定,使中國戰後得以參加1919年4月28日的巴黎和會,以「戰勝國」身份站上國際舞台。

19世紀中期開始,中國對外關係始終處於劣勢,從道光22年(1842年)的《南京條約》至光緒27年(1901年)的《辛丑合約》,一長串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領土割讓或鉅額賠款,讓中國領土不復完整,財力負荷幾近壓垮這個文明古國,列強在中國的各種特權,也嚴重侵犯國家主權。

巴黎和會本應是中國大好機會,在國際舞臺上向世界鳴不平,爭回失去的權利,並寄望夠一併廢除日本加強於中國的《二十一條》,收復日本侵佔的山東。中國代表團滿懷熱情,視巴黎和會為忠於民主、自決、保護弱者原則的「公正法庭」,但冷酷的國際政治現實,卻使中國失望至極。

和會不協調國際恩怨?

中國代表團先被告知,召開和會並非為了調整所有國際恩怨,而是為了解決戰爭結束後出現的問題,《二十一條》與一次大戰無關,中國方面只有山東問題被列入了議程。

日本為了合法化佔領山東的行徑,早於民國6年(1917年)分別與俄、英、法、義等列強,簽署秘密協定,支持日本在山東的權益。日本還出示民國7年(1918年)9月與北洋政府的秘密協定:日本撥給北洋政府2000萬日元貸款,換取修建兩條山東鐵路、各要塞駐軍、以及訓練指揮中國路警的權利。

中日協定包括「山東密約」與「西原借款」,前者明訂膠濟鐵路沿線日軍除一部分留駐濟南外,均退集青島,膠濟鐵路歸中日合營,警察本部及重要車站巡警訓練所聘用日人,中日雙方於民國7年9月14日換文,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回覆的「欣然同意」字樣,成為巴黎和會作成山東及青島歸日管轄決議的主要依據。

「西原借款」則指民國6年8月至民國7年9月,段祺瑞向日本的借款,段先後向日借款16次,總額達3億日元以上,半數用於贖還內外債,其他則用於內戰。其中8次借款由日本寺內正毅內閣代表西原龜三、中國交通總長曹汝霖經手,合計1.45億日元,故稱「西原借款」,經此借款,造成中國主權與國力的重大傷害。

同年11月,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承認「領土相近國家間具有特殊關係」,暗示日本在中國享有特殊利益,條件交換日本口頭支持「門戶開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

協約國因與日本秘密協定,巴黎和會上支援日本主張,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雖然支持中國,最終還是被其他協約國代表勸服,在中國山東問題上,按日本堅持裁決。西方列強對於東問題的處置,使許多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國家失去了信任。

19世紀在歐洲興起的社會主義浪潮,一戰期間則於俄國迅速發酵,1917 年11月,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人(Bolshevists)成功推翻帝俄,建立了世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

前蘇聯政府(USSR)於民國7年(1918年)7月4日和民國8年(1919年)7月15日,兩次宣佈願意放棄帝俄時期在中國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與當時傲慢的歐美帝國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