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中國的參戰決定

2014-07-26 06:34

? 人氣

一戰期間扛炮彈的華工。(取自網路)

一戰期間扛炮彈的華工。(取自網路)

《風傳媒》《一戰百年專題》系列報導先睹為快,完整內容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戰爆發時,中華民國共和政體建立僅2年多,剛剛結束中國2千餘年的封建王朝,共和體制僅是草創,國民知識水準低下,共和思想勢力薄弱。包括國民黨在內相繼成立的政黨,各謀私利,少有真正關注民主、民生議題的團體。中國各地新舊思潮相互衝撞,政局也顯紊亂,邊疆地區亦呈現政治混亂之態。

西方列強一如既往,極力擴張在中國的勢力範圍,甚至越過傳統邊界,中國民國前途仍在風雨中飄搖。中國、英國在西藏問題上存有爭議,俄國長期便對外蒙抱有野心,東亞鄰國―日本則是最危險的強敵。日本利用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陷入一戰無暇東顧時,逕行領土擴張,建立其在亞洲的優勢和霸權。

德意志帝國於光緒24年(1898年)向清廷租借山東的膠州灣作為海軍基地,租期為99年,民國3年(1914年)8月,歐戰爆發不到1個月,日本便向德意志帝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撤出青島租借地,隨後佔領整個德國租借地,控制了青島至濟南之間的鐵路。

留名青史的二十一條

民國4年(1915年)1月,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Hioki Eki)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威脅袁不得對外透露。袁世凱深知當時中國貧弱,無力抵禦日本侵略,決定答應與日本談判。於是袁世凱及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對付日本明目張膽的恫嚇敲詐。

《二十一條》內容共5項,前4項日本要求控制山東、東北、內蒙古、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第5項日本要求中國在政治、財政、軍事、員警等管理方面,任用日本顧問,要求中國從日本購買軍火,從領土控制到政治運作,企圖將日本思想移植到中國。

5月7日,日本向中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在日本壓力下,袁世凱接受前4項,第5項則予以保留,並於5月25日簽屬條約。

消息傳出後,激起社會各界強烈抗議,當天傳出湖南學生彭超留下血書,憤然投江自殺,北京也有20萬人到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集會,捐出款項共100萬元的「救國基金」。

201407241408工商界組織抵制日貨運動,旅日留學生成批回國,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創黨元老陳獨秀,他創辦《新青年》雜誌,號召年輕一代衝破老舊、腐朽的社會因素,改革思想行為,實現民族覺醒。袁世凱也宣布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稱為「五九國恥」。

在此同時,中國逐漸出現反對共和制的聲浪,主張只有君主立憲制,能夠救圖存亡,袁世凱的帝制復辟運動,從而從隱蔽走向公開,再度激起各地強烈反對,許多省份宣佈獨立,組建軍隊對抗中央政府,袁世凱悲痛欲絕,焦慮過度,於民國5年(1916年)6月因病暴斃,帝制復辟運動徹底宣告失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