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法會17日選舉 天鴿颱風撼動得了選民的政治冷感嗎?

2017-09-13 18:00

? 人氣

餘永逸又認為,即使有選民因不滿政府而拒投建制派,也更可能流向一些形像溫和、對政府有一定批判的中間派候選人,而不是民主派。澳門民主派的得票在2009年達到高鋒,但2013年的選舉成績卻出現倒退,之後更出現高調的內訌及分裂,令今年的選情也不樂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餘永逸說,民主派的「元老」們傾向以民主理念討論民生,但新一代則越來越側重爭取政治制度改革,兩方無法調和導致分裂,令其聲望大跌,不少支持者感到失望及無所適從。因此即使政府今次在風災中失了民心,民主派也無法從中獲益。

2014澳門回歸遊行
澳門民主運動發展疲弱。

澳門選民什麼議題

除了「天鴿」風災帶出的政府管治與問責爭議,澳門選民主要關心房屋、交通等民生事項。

房屋問題,包括政府的「1.9萬建屋目標」無法達成等,過去一直是較主要的爭議點,但近兩年,澳門交通不斷惡化,車輛數量急增致堵塞嚴重,加上公營巴士服務不濟,市民通勤、出行大受影響,令交通成為重要選舉議題。與香港不同,政治制度改革等政治議題,在澳門選舉中並不顯得重要。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2016年底進行的民調 ,澳門市民最關心的是民生問題(73.6%),其次是經濟問題(21.7%),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受訪市民只有1.4%。

2014年,澳門爆發反對高官離任補償制度的「反離補」運動,多達兩萬澳門人上街遊行,平均每23名澳門人就有一人參與,是澳門社會運動史的里程碑式事件。

在香港,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對兩年後的立法會選舉影響深遠,但澳門「反離補」運動對選舉的影響則不太大。餘永逸指出,「反離補」運動中,參與者主要是為了反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並未有效建構公民意識或身份認同。

澳門的民主運動發展疲弱,民主派所獲支持度不高,除了因為分裂,也因為民主派面目越來越模糊。仇國平向BBC中文解釋,一般認為「民主派」或「反對派」是較敢於批評政府的,但在澳門,由於政府的管治實在太過差強人意,即使是建制派,也能不遺餘力地批評政府的民生表現,贏得市民支持,民主派的角色不再獨特。

而由於澳門市民對政治問題沒有興趣,新一代民主派重視的政制問題,未必能夠打動很多選民。

據餘永逸觀察,新一代側重民主政治制度與抗爭活動的路線,是親北京勢力所不待見,因此近日建制派及支持者的攻擊,集中針對新一代民主派,包括風災期間的一些「抹黑」。

「可以看出建制及北京陣營,不想他們得到高票,」餘永逸說:「若他們當選或高票落選,就意味澳門有一定數量的人,支持抗爭路線。建制希望顯示,這條路線在澳門只是少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