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邁向不戰而屈中共之兵—中美關係及台灣處境

2020-11-13 07:10

? 人氣

所以,避免為台灣問題導致與中國發生衝突,乃至於戰爭,是美國美中戰略最高的指導原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內政化」與「以武促統」策略下,如何不戰而屈中共之兵

當然,以台灣的處境,也不盡是看着中美的較勁和互動,中共對台當下的策略也是重要的一環。我認為:中共到目前為止所採取的對台政策仍然是在「和平解決」的大目標之下,設法將台灣問題更以理所當然的態度「內政化」(軍機繞台;反分裂法等),經由一系列的行動,設法造成國際間習慣成自然的某種程度的麻痺。就此,大陸有極多的先例可以借鑒。例如,中國和菲律賓在2012年為中沙群島的黃岩島 (Scarborough Shoal)  發生糾紛,雙方炮艇對持。 美國雖聲明支持菲律賓,但實際上是斡旋雙方撤軍。最後菲律賓撤了炮艇,而中國維持事實占有。中國在香港採取了國安法等加強控制的措施,美國的反應受到現實的限制,雖然有某些制裁行動,只能說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設法造成內政化的同時,中共的另一個策略似乎是加強「以武促統」?(請注意:有別於「武統」) 都七十年了,時間不算短。好話說盡,也沒見到台灣有任何積極的實質反應。頂多是空洞的「九二共識」式的敷衍。在川普政府小動作不斷的情形下,也難怪中共必須做出某種回應。「以武促統」其實是中共基於內戰經驗的結論。儘管「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號召,中共決策圈不會如此天真。周恩來就坦白指出:台灣問題不可能對國民黨來個水滸傳式的「傳檄而定」。比較務實的策略是「兵臨城下,水到渠成」。當下中共似乎正是採取這個策略。

但是,「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幸也是基於落後的地緣政治思維。這種類似三國演義的戰略思維,七十年前或更早也許還有一定的相干性。在現代戰爭裡的適當性及有效性,則必須大大地打個問號。當然,沒有人在六,七十年前可以預測到現代的科技戰爭。不過,大約十年前, 面對馬政府宣揚近海導彈艇,我曾經說過:

現代戰爭以爭奪制空權及癱瘓他方指揮控管電訊等系統(C4ISR)開始,而兩者不分,總是先以電子訊息干擾破壞,再以飛彈及隱匿戰機的攻擊先行,盟軍對利比亞的行動即是明證,即使是包括大規模地面戰爭的伊拉克二次海灣戰爭也是如此。(請參閱黃維幸,「台海軍情總統侯選人知多少?」

更說:「所以『近海』防禦已然是戰爭尾聲,甚至以兩棲登陸為假想的『近海』防禦是否有機會發生都是問題。 」

所以,兵臨城下式的「以武促統」,在現代科技戰爭的脈絡下,不但帶有極大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誰先動手摧毀對方的指管系統取得優勢?),一旦發生,其場面不是古代彎弓射大鵰式的圍城前奏曲,而是夷為平地的毀滅性轟炸。這肯定是有點人性的兩岸人民無法接受的場景。更糟糕的是北京有些白痴專家還幸災樂禍,認為中共「以武促統」的宣示和作為已經奏效,嚇倒某些台灣人云云。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台灣人到時會有什麽反應。不過,孫子曾經觀察:有時候人會「置之死地而後生」。誰知道處於絕地的人會如何反應?無論如何, 這些高談闊論的口水家, 絕對不會是第一個登陸台灣嘉南地區海灘的前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