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眾說紛紜爭歷史,「漢留」台灣鄭成功

2017-08-20 06:50

? 人氣

第四節 天地會

鄭成功在台灣尚有另一套隱秘傳承,內部名稱叫「漢留」,外界傳得比較廣的名字是「天地會」或「洪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清朝到日本統治時代,他們隱藏在宮廟、武館以及各行各業之中,平時並不與統治者正面衝突,甚至門徒、弟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天地會,只有當師父認定了可以領進門內,或者即將起事來對抗官府的重要關頭,這些傳人才會得知,自家平常習練的舞蹈、武藝便有暗藏軍陣之法;平日來往的許多生意夥伴,還有及時出現的海外宗親、同門,都能提供造反的情報、資源與退路。即便起義失敗了,香火、武藝與精神還會傳遞下去,讓台灣人在不得不屈從統治者的時候,仍能保有一種不馴的傲氣、傲骨。

「漢留」的起源,一說是南明時期包括傅青主、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殷洪盛幾位大儒在內的一群志士,為了留傳漢家道統而建的抗清地下組織;一說是鄭成功在抗清之時,藉著固有的商貿網絡建立起來的諜報組織。無論何者為真,實況是兩方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天地會早期的骨幹中即有鄭氏部將,鄭成功最倚重的首輔陳永華也長年主持其發展,後世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所寫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便是直接取材自這段歷史;及至明鄭敗亡,陳永華也將鄭氏的餘部往地下轉化,如文臣為「明倫堂」,武將為「明遠堂」,各地屯駐士兵為「勤習堂」等等,以武館為掩護,在武藝的傳習中保育民族文化的命脈,以待振興之時。

武藝能如何具體地傳承文化命脈?較顯著者,有常在廟會中演出的舞龍舞獅、宋江陣,前者可以鍛鍊身體並在手勢、舞步中傳遞暗語,後者更直接是從戚繼光《紀效新書》傳承下來的鄭軍練兵之法的變體。較罕見而更為核心的,尚有以福建鶴拳為主的各派內家拳法。所謂內家拳,是一套結合了儒學與武術,而能傳遞漢留精神的完整系統,它在心法上主張「定靜安慮得」、「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實際上更承載著矯治各種偏激、失誤與罪惡的使命,以在外家武術或各種剛強易折的組織、行動失敗之際,將族群文化扶回到一條較不明確犯忌而能長遠發展的軌道。

在清代二百多年的國祚中,天地會多次起義,或者在民變中順勢使力,在台灣便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之說,更有朱一貴(1721)、林爽文(1787)、戴潮春(1862)三次震動全台、殺人盈野的大事變。此三者皆有天地會眾參與,或者本人便是堂口領袖。可惜的是,這三次事變,在初期順利打敗官軍、攻佔府縣以後,都迅即將矛頭對向不同籍貫、宗族的漢人,閩客分裂,漳泉相殺,將由來已久的族群械鬥去到極端,以致官軍可以聯合敵對族群的民團,穩步收拾人心來撲滅亂事。漢留組織的精神、天地會的原始理念,似乎都沒能矯正暴得權力者及其徒眾的狹隘仇恨與盲目衝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