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多老,會被認為是老者:《如何老去》選摘(3)

2017-08-28 05:10

? 人氣

2016-08-29-一貫道屏東崇華國小校內樹立了孔子雕像-取自崇華國小籌備處臉書
周代的中國人「忽然」而且音量極大到有點不自然的全面談論孝道,把老人急劇的推高到一個崇隆無比的社會位置,甚至孔孟都這麼做。(資料照,取自崇華國小籌備處臉書)

在中國,比較有趣的事發生在周代。周代的中國人「忽然」而且音量極大到有點不自然的全面談論孝道,把老人急劇的推高到一個崇隆無比的社會位置,而且不是概念的、原理的談論,是體貼的、宛如編寫照顧老人須知手冊、SOP式的談論,包括每天每時現實生活的種種細節。舉凡老人的食物不僅優先,而且還得是滋養的、鬆軟好入口的、有活絡血氣功效的;衣服要能保暖又輕柔不割人,最好當然是昂貴的絲織品;出門要乘車、要有人小心翼翼地伴隨攙扶,甚至連影子都不可以踩到;居家尤其得留心的是人最脆弱、可能─躺下去就不起來的夜間睡眠時光,因此每天晚上如送別,每天早上還先得關心問安證明沒死云云。優遇不只發生在血親家庭中,所以國君遇見老人要有禮,要懂得上前請益,要認真聆聽教訓;犯錯的老人也有種種寬容,包括律法的減刑乃至於赦免不問;更特別的是,做錯事情的國君可當面指責、可翻臉背叛,至少允許人掉頭離去棄之不顧,孔子孟子都這麼做,但對家裡冥頑不靈的老人,你什麼也不能做,什麼辦法也沒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生物性及從繁衍來看,更重要的幼兒問題,並沒得到相同規格的強調,沒有一一羅列「正確」的餵養照顧方式,是不是因為幼兒的餵養照顧是自然的、長期的、人皆如此的?不像對待老人,這是人類新的、普遍經驗不足的問題,甚至在思維上仍有分歧,並未取得共識。

老年的成立,「總是緩緩的、凌亂的、長期的」。即便到了今天,我們仍需要繼續加入新的理解,這種新加入的部分,有可能是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角度。

一個人要有多老,才會被認為是老者?

在今天,漸漸有一種趨勢:客觀年齡與外形年齡分離,中年與老年模糊。它背後的原因,是醫學和生物學的進步;是人們生活環境的安全、衛生和潔淨,生活品質的升高。它還與變化中的世界有關。比如,越來越盛行的「展示的技術」及「展示的文化」,以及背後的商業力量、傳播力量。

什麼是圍繞我們身邊的「展示的技術和文化」?從前的人們怎麼「展示」自己的容顏和身段?一千年前,請其時著名的畫家畫一幅肖像。一百多年前,去照相館坐好整理好頭髮拍一張照片……對自己的容顏和身段的認知,是照照鏡子之類的一個動作,與他人的觀感並無太多關係。但現在,這些都顯得頻率太低,太有形式感,與別人對自己的認知並無太多關係。

我們的生活中,開始流行的以展示為主導的文化,不僅是照照鏡子那麼「一次性」、「無痕跡」的動作。隨手一摁,手機拍照,隨時在沉澱自己的容顏和身形,隨時都在被人判斷或是自我判斷—看上去「老」還是「年輕」。無論是高度發達的美容、整容技術,還是名目繁多的身體塑型、核心肌肉訓練理論,都開始成為一種響亮的聲音。那些雜誌、電視、新媒體中展現的各種人物形象,也在高聲地彰顯著這幾個詞:活力、勻稱、皮膚好(雖然那多半是PS的功用)……這些詞的統一名字,叫做「年輕」。可能叫「顯年輕」,更準確一點。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會對自己的外形,一點一點往上挪動著標尺,漸漸有著更高的要求,有著更敏感的覺察以及防護,也在其上投入更多的金錢,世界也在提供各種可以「躲避實際年齡束縛」的可能機會和實現路徑。

固然,實際年齡隨著鐘錶的分針、秒針一步步推向前,它是無情的。但我們可以欺騙時間的手段越來越多,花招和套路紛繁而至。我們會變得更有意地在「展示」上創造另一個自己,試圖留住時光,讓它停駐,「凍齡」甚至「逆齡」生長。

我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駐顏,那是一張首先見人的臉。花更多的時間駐型,身體整體外形,包括腰身、肌肉、身分各部分尺寸比例,這些都有看起來很標準的數位範圍。單是容顏或是外形,還是狹義了些。還有其他的技巧備用。它們可能是—去地球上更遠的地方—比如南極,更刺激的、超過原先設想的活動—登上珠峰,更廣闊的視野—開飛機、遊艇出海……那張可供「欺騙時間」的技巧名單,越來越長。

*作者為醫學博士,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醫學系,畢業後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三年。後回國,任職跨國製藥公司多年。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如何老去:長壽的想像、隱情及智慧》(印刻文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