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灘頭不必決戰

2020-08-28 06:10

? 人氣

圖為漢光操演時的聯合反登陸作戰。(軍聞社提供)

圖為漢光操演時的聯合反登陸作戰。(軍聞社提供)

國軍應該在衝突中設法取得勝利,綜觀歷史從來沒有靠轟炸、封鎖使一個國家人民屈服,要贏得勝利必須要實質戰領該地。而就台灣而言,占領台灣勢必要進行兩棲登陸,台灣使用的策略是境外拒敵、灘頭決戰。我認為台灣用如何「取得勝利」來取代「以拖待變」固守方針,完全不要去幻想美軍會不會來,而是要想說怎樣用自己的力量來取勝。勝利的要素大多兩種:一、敵人傷亡過大無法打下一次的戰役。二、敵人後勤被切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二戰時美國打諾曼地時雖是順利登陸,但挾海空優勢誤判德軍在當地巨型防禦圈,導致需耗費大量人命,數月才推進數公里,甚至德軍發揮步戰協同優勢,三台戰車就吃下美軍近一個戰車營的戰果。日軍在貝里硫島也是失去海空軍援助,日軍靠步兵和砲兵憑藉坑道戰,放棄以海灘為決戰點的策略,也是讓有陸海空絕對兵力優勢的美軍陸戰師以為4天可以結束作戰,卻花了12周還沒打下全島,甚至傷亡率還震動整個美國。由此可見並不用說一定要灘頭決戰,而是把敵人自己陷入包圍圈。

我認為敵軍來襲必挾海空優勢,但是台灣的防禦縱深有近30公里,不用把主力一次押在灘岸進行決戰,而是要發揮台灣都市水泥叢林防禦優勢,每間屋子都可成混凝土加固的火力點,在重要路口阻敵前進,通常戰車只要打掉第一台,後面整個車隊都會陷入混亂,到時就容易吃下整個車隊,從這方面慢慢的製造敵軍大量的傷亡,在傷亡過高,又來不及的補充兵力,勢必動搖奪台的意志,台灣在和談上取得更多籌碼。

打仗其實打的是後勤,在敵軍搶灘時,破障群、主力群都會在第一時間上岸,朝綜深前進並保障灘頭堡後續人員上岸,後勤保障群及輜重物料會在最後上岸。此時必是敵軍銳氣正盛,我們戰術上應該用下駒對上駟之策,用弱旅集中在重要關口,遲滯敵軍主力推進,並不用要殲滅敵主力。而24小時內用遠程火砲輪番集中壓制已經上岸的人員、武器、裝備,使敵人產生混亂,後勤銜接不上。一旦主力群戰車沒有輜重補給,自然無法作戰,到時在派出我軍勁旅,就很容易把敵人推入海中。

戰爭的本質就是人力素質的展現,唯有可行的戰場目標設定,透過符合時宜的訓練,購買能達到戰略目標的武器,升級基層士官兵基礎戰場知識,或透過外國武裝私人公司來長期交流最先進的戰爭知識,這才是給士兵最好的訓練。國軍自黃埔建軍以來,也透過德國教官、日本白團、美軍教官等傳遞當時最先進的戰爭知識協助建軍,我認為國軍長期的學習一定可以優化訓練,優化訓練就是勝利的基礎。

*作者曾任陸軍八軍團、國軍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