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澎孝觀點:黃埔搖籃裡的國家安全─「黃埔精神」與「反獨促統」的距離

2020-06-21 06:50

? 人氣

更精確地說,這個「隔海分治」的核心事實,應該是國共兩個「黨國」徵逐中國「統一」代表權的分立鬥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在這夾雜著意識型態的鬥爭中,國共雙方理所當然的不斷增強各自的「黨國思想」,以及在意識形態上,宣傳各自不同的建國理念。但是,國共雙方,卻又殊途同歸地分享著「統一中國」和「振興中華」的終極目標。

解構「黃埔精神」的黨軍思想

國共內戰的結果,國民黨失去了大陸江山。在播遷來台的人員中,主要是以軍隊為大宗。

至於培養軍隊幹部的各軍事院校,時空環境雖早已迥異於黃埔當年;但是,為了湔雪國共內戰的失敗恥辱,集中反共保台的軍事力量,在兩岸敵對的風雨飄搖中,蔣介石更需要強調所謂的黃埔精神,並以國民黨的意識形態,來強化黨軍「反共復國」的信念,以及對「領袖」和「黨國」的忠誠。

於是,在國軍的思想教育中,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與蔣介石個人的領袖地位,被提升於「國家、責任、榮譽」之上,而成為舉世無雙的「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的所謂「五大信念」。也意謂著軍校教育的「黨軍思想」與「黨國信念」實已凌駕於「國家軍隊」之上。

國軍在「五大信念」與「黃埔精神」的黨軍教育下,任何反對蔣介石、反對國民黨黨國體制的人或政治團體,都會和共產黨一樣,被國軍視之為「敵人」。

其中,最經典的「三合一敵人」的概念,則是出自於當今「統派」大老,時任總政戰部主任的許歷農將軍。他把台獨份子、海外叛亂分子(反政府人士)和中國共產黨ㄧ視同仁,統稱為「三合一敵人」。

20190808-退役將領許歷農8日出席「郝柏村回憶錄」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退役將領許歷農。(資料照,顏麟宇攝)

筆者在民國六十年十二月,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後,決定投筆從戎,而在次年考進政治作戰學校,並於六十一年九月前往鳳山陸軍官校,接受「三軍五校聯合入伍」訓練,開啟了長達十七年的軍旅生涯。

恰巧,我們入伍時陸軍官校的教育長就是許歷農將軍,後來他高升到政戰學校擔任校長,更曾是我在總政戰部心戰處服務時的直屬長官。

回顧當年,我們在黨軍的思想教育與捍衛黨國的政治教育「薰陶」下,幾乎每個軍校生,在畢業之前,全都理所當然的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當年在國防部甚至還設有一個代號為「王師凱黨部」的國民黨「特種黨部」,專司督導軍中黨務工作;而國防部長則是該黨部的當然主任委員。

事實上,國民黨長期以來,不但在軍中公然進行組織活動,我們政戰幹部更公開扮演著昔日「黨代表」的「監軍」角色。每到選舉,還要分派「輔選任務」,公開充當國民黨的「鐵票」部隊。

長期以來,滿腦子黨國思想的國軍幹部,不但是國軍的骨幹,同時也「外溢」到國安、警備、警政、情報、軍訓⋯⋯等等關鍵部門,自以為是的扮演起「國之干城」的角色,理所當然地捍衛著「黨國」的安全與利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