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磐石艦防疫疏失檢討,強化公民社會建成文明之師

2020-05-02 05:40

? 人氣

再次,應加強全民對我國海軍、軍醫的國家安全角色的認識。海洋是臺灣安全的天然屏障,海軍是保衛此天然屏障的第一線守護者;軍艦是國土的延伸,軍艦指揮官有全權處分之權責;海軍是國際軍種,其建軍備戰必須與國際接軌;軍艦外交是海軍傳統,海軍官兵是穿著軍服的外交官。1949年後歷次臺海危機,海軍都是長時間實際與共軍作戰的第一線接敵部隊,傷亡最重,如封鎖大陸,1958年八二三炮戰時期運送8吋砲到金門,保存舟山群島戰力,護送大陳軍民來臺,接送臺灣敵後工作人員,收復並確保東沙、南沙島礁,運補金馬澎湖等外離島。如前述海軍是主權象徵,海軍投射兵力到境外執行威嚇(如2013年廣大興號事件對菲律賓),外交(敦睦遠訪),並與各國平等利用公海(我國是唯一擁有海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掩護海巡執法、漁民討海、商船海運、海底探勘、海纜鋪設等戰略性生產活動,以及磐石號、武夷號2018年前赴南太島國執行國際醫療救援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應藉此機會加強全民國防意識。臺灣靠海吃海, 1630年代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是當時掌握臺海孔道最強大海上武裝力量首領,勢力遠及麻六甲海峽,後來鄭芝龍降明、清,因說服兒子鄭成功歸順無果而被清廷處死,不足為訓,但這說明臺灣人血液中原有海上稱雄的DNA,吾人要找回這種海上豪俠之風,建立有臺灣特色的全民海防、國防。記得1990年代我國軍三軍四總部時期,中華奧會之下的全國射擊協會會長由陸軍總司令兼任,全國帆船協會會長由海軍總司令兼任,海軍官校的航海技術與帆船競賽異曲同工,如今全民已瘋過馬拉松、健身重訓,若掀起衝浪、帆船的全民競賽風,迎向海洋、挑戰海洋,或許是臺灣本色的升級版,進而增強各行各業追求卓越之心,讓這次全民攜手抗疫的公民社會活力,繼續發揚光大。

軍隊來自民間,文明公民社會才能建成文明之師,面對中共的複合式威脅,有賴我國的文明之師與高水準的公民社會。中共在疫情之中,已在既有的法律、輿論、心理三戰之外,探索運用經濟戰、人才戰、金融戰等手段,以常態性機艦越海峽中線、經常性軍演嚇走在臺外資,用釜底抽薪方式窮臺、困臺、亂臺以迫臺就範之法;今年2、3月的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夜間演訓,此次敦睦支隊的康定艦、岳飛艦返國後仍出海監控的共軍遼寧號航艦往返南海,就是其中一環,國防部已展現不懈的監控成果。

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固然是百年來人類大劫,牽動全球地緣政經秩序,甚至永遠改變部分人類的行為思維慣性,中共自以為窺破好機在各領域攻城掠地;我國的公民社會切勿因噎廢食、自毀國軍干城,讓敵人看破手腳;當中共對台綜合性、全方位的複合式作戰愈演愈烈時,我國政府、公民社會的理性、冷靜、堅定、智慧,將受到較疫情更嚴格的考驗,讓吾人共同攜手與國軍共同改進防疫缺失,一起為這場更大的挑戰做好準備。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