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磐石艦防疫疏失檢討,強化公民社會建成文明之師

2020-05-02 05:40

? 人氣

敦睦艦隊染疫,蔡英文以三軍統帥的身分公開對軍方下達最後通牒。(總統府提供)

敦睦艦隊染疫,蔡英文以三軍統帥的身分公開對軍方下達最後通牒。(總統府提供)

海軍2020年敦睦艦隊遠航任務發生防疫疏失,引起全民關注、究責,國防部高級長官為此鞠躬道歉,蔡總統致歉意,國防部開始召開記者會說明;有論者將此事與「洪仲丘案」比較,令人怵目驚心,因事關國之干城、國家生存,其因應若有不慎,淺則被敵友看破手腳,深則恐動搖國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臺灣生存言,國軍戰備訓練與防疫兩者是主與從、戰略與技術、常與變的關係;不論有無疫情,中共都在以複合式作戰推進「統一」進程、威脅臺灣生存,且步步進逼,不達目的不會終止,而疫情雖烈,但終會過去,至多形成「新常態」;臺灣海峽是東南亞、東北亞間關鍵戰略性水道,是防遏中共勢力擴張的第一島鏈中心,是兵家必爭之地;敦睦艦隊任務是我國海軍年度的綜合性、全方位訓練,涉及軍事、國防戰略、國家戰略甚至同盟戰略,是軍、經、政、外交基本功、蹲馬步的總驗收,在我國際交往遭中共打壓封鎖環境下,更是難得的呼吸管之一;故敦睦艦隊的防疫疏失,應先站在臺灣生存的角度來思考:海軍、國軍的建軍備戰、全民國防、居安思危是根本,無論有無疫情,都不可一刻鬆懈;防疫疏失檢討要就事論事、追求實效,做到亡羊補牢,因禍得福,切忌無限上綱,動輒論政治責任,乃至打垮國軍士氣。7年前的「洪案」幾使軍已不軍,國軍根本難再經浪擲。

要亡羊補牢、因禍得福,必須以戰略溝通立場來因應。國軍高層既已道歉,海軍防疫疏失的檢討,就要做到總統指示的「誠實以對」,按軍紀、軍規,釐清具體防疫的技術性缺點,再據以列出責任人員名單,提出補救之道,有階段性結論後再向全民報告,國軍要用德國總理梅克爾式的冷靜、精準,帶動社會、全民的心平氣和,最重要的是存誠務實,就事論事,國軍4月23日召開相關記者會,就是很好的開端。

具體來說,我國軍醫能量應要審視。軍醫系統「軍陣醫學」專業受重視程度恐需加強,軍陣醫學即戰場急救後送、創傷復健、運動醫學、感染公衛、壓力心理緩解,其中就包括防疫;國軍各級軍醫院確有戰時傷患救治病床等能量統計,軍醫局長曾於2015年6月赴國軍高雄總醫院視導軍陣醫學與防疫準備,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培育國軍各級急救技術員,2019年在民間舉辦過軍陣醫學體驗營,但似乎缺乏有臨場感的實際演練;此次國防部檢討中4項缺失中「任務前防疫措施規劃不足」即已指出核心。

磐石艦靠岸後,軍方緊急對其進行全面消毒。(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磐石艦靠岸後,軍方緊急對其進行全面消毒。(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其次,可精進敦睦艦隊任務的執行能量。敦睦艦隊遠航屬軍艦外交,自1953年迄今舉辦50餘次,由於任務性質全面、複雜,都由一時之選的海軍將領擔任支隊長,如當時的劉和謙少將、顧崇廉少將、莊銘耀少將、李傑少將、林鎮夷少將、高廣圻少將、陳永康少將、劉志斌少將、梅家樹少將等,選狀況最好的軍艦,由支隊長親自挑選骨幹幹部,組建而成;造訪國家多者5國少則1國,歷年有菲律賓、關島、夏威夷、沙烏地、南韓、南非、新加坡、巴拿馬、瓜地馬拉、帛琉、諾魯等國;航行到公海狀況萬變,包括遭遇中共艦艇,天候不良,艦艇故障等,都是指揮官及整個團隊的實地考驗;海軍官校學生在學期間習得的航海、輪機、作戰專業,在敦睦行程中得到一次綜合實地觀摩、演練,艦上官兵亦得到跨國境、遠洋航行機會,累積航海時數,實際操作海上加油整補等平時不容易訓練的困難課目;行前赴訪國的港口補給,各國高層、行程安排的事先協調,則是後勤、外交部門大展身手的機會;敦睦已形成海軍、外交部培養未來幹部的搖籃。此次出現防疫疏失,顯示事前規劃、執行未能納入最新的疫情因素,如啟航前未能發現可能有無症狀染疫者,返港後檢疫未臻確實等,應視為逆增上緣、精益求精的契機,宜增修作業準則,加強平時演練。

再次,應加強全民對我國海軍、軍醫的國家安全角色的認識。海洋是臺灣安全的天然屏障,海軍是保衛此天然屏障的第一線守護者;軍艦是國土的延伸,軍艦指揮官有全權處分之權責;海軍是國際軍種,其建軍備戰必須與國際接軌;軍艦外交是海軍傳統,海軍官兵是穿著軍服的外交官。1949年後歷次臺海危機,海軍都是長時間實際與共軍作戰的第一線接敵部隊,傷亡最重,如封鎖大陸,1958年八二三炮戰時期運送8吋砲到金門,保存舟山群島戰力,護送大陳軍民來臺,接送臺灣敵後工作人員,收復並確保東沙、南沙島礁,運補金馬澎湖等外離島。如前述海軍是主權象徵,海軍投射兵力到境外執行威嚇(如2013年廣大興號事件對菲律賓),外交(敦睦遠訪),並與各國平等利用公海(我國是唯一擁有海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掩護海巡執法、漁民討海、商船海運、海底探勘、海纜鋪設等戰略性生產活動,以及磐石號、武夷號2018年前赴南太島國執行國際醫療救援行動。

最後,應藉此機會加強全民國防意識。臺灣靠海吃海, 1630年代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是當時掌握臺海孔道最強大海上武裝力量首領,勢力遠及麻六甲海峽,後來鄭芝龍降明、清,因說服兒子鄭成功歸順無果而被清廷處死,不足為訓,但這說明臺灣人血液中原有海上稱雄的DNA,吾人要找回這種海上豪俠之風,建立有臺灣特色的全民海防、國防。記得1990年代我國軍三軍四總部時期,中華奧會之下的全國射擊協會會長由陸軍總司令兼任,全國帆船協會會長由海軍總司令兼任,海軍官校的航海技術與帆船競賽異曲同工,如今全民已瘋過馬拉松、健身重訓,若掀起衝浪、帆船的全民競賽風,迎向海洋、挑戰海洋,或許是臺灣本色的升級版,進而增強各行各業追求卓越之心,讓這次全民攜手抗疫的公民社會活力,繼續發揚光大。

軍隊來自民間,文明公民社會才能建成文明之師,面對中共的複合式威脅,有賴我國的文明之師與高水準的公民社會。中共在疫情之中,已在既有的法律、輿論、心理三戰之外,探索運用經濟戰、人才戰、金融戰等手段,以常態性機艦越海峽中線、經常性軍演嚇走在臺外資,用釜底抽薪方式窮臺、困臺、亂臺以迫臺就範之法;今年2、3月的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夜間演訓,此次敦睦支隊的康定艦、岳飛艦返國後仍出海監控的共軍遼寧號航艦往返南海,就是其中一環,國防部已展現不懈的監控成果。

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固然是百年來人類大劫,牽動全球地緣政經秩序,甚至永遠改變部分人類的行為思維慣性,中共自以為窺破好機在各領域攻城掠地;我國的公民社會切勿因噎廢食、自毀國軍干城,讓敵人看破手腳;當中共對台綜合性、全方位的複合式作戰愈演愈烈時,我國政府、公民社會的理性、冷靜、堅定、智慧,將受到較疫情更嚴格的考驗,讓吾人共同攜手與國軍共同改進防疫缺失,一起為這場更大的挑戰做好準備。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