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蓄意鼓動社會階級鬥爭的臺灣年金改革

2017-03-22 07:00

? 人氣

年改引發不少抗議與爭論,圖為考試院公聽會有退伍軍人前往表達抗議,並動用警察維安。(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年改引發不少抗議與爭論,圖為考試院公聽會有退伍軍人前往表達抗議,並動用警察維安。(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在臺灣大張旗鼓硬推的年金改革,名義是轉型正義的追求、再造國家財政公平及矯正世代剝奪正義,但實質卻是,鼓動社會階級紊亂鬥爭,以及根本瓦解國家社會既有的圓融完構整體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綠色恐怖」政治清算鬥爭的發動

海內外華人社會早就說,今天臺灣正在翻泡複製的是江青、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就在對岸胡溫習李賡續轉向經濟改革開放,爭逐大國崛起中國經濟大振作時刻。「蔡英文驚嚇」(Taiwan Old Witch Turbulence)卻就祭起「轉型正義」美名惡意,乍一掌政立即發動第一波政治清算鬥爭的「綠色恐怖」風潮:用沒入黨產、脫中去蔣棄孔子拋歷史的文化大革命、用變革勞動市場體制規範獨尊蠻力暴力的勞工專政大革命、用激進綠衛兵攻擊仇富反商毀約毀憲反舊制的階級鬥爭瓦解國家政體大革命,終以達到一黨獨存的新獨裁專政為蒿的。

「年金改革正義」,正是蔡英文第一波美名惡意政經改革的國家政體翻轉大革命的第一條超前進戰線。

原本年金改革或健保改制之類行政事務,祇會是單純國家社會福利政策一種營運機制因應時勢的政務部門制度調適措施而已,但是,過去反對黨目前執政黨的民進黨長期運作「國家破產論」極化論罪炒作,特別是蔡英文「坐天」登基主政,巧用「轉型正義」糖衣毒藥政治符碼搬弄運作,竟將這單純行政事務的變革措施,翻轉演繹成為「治國意識形態大翻轉」的政治革命風潮,不但足可以根本瓦解現行政府機器架構機能,並足以完全切割撕裂民間社會既往一體包容融洽協力體質,讓整個國家淪落於共產主義社會大革命的動盪前夕階段。

這當然,也已經引起國際社會極大側目。

以實現「公平」「正義」之名

打著「轉型正義大纛」為名的第一波蔡英文翻轉革命行動,主要包括四大主軸:以不當黨產追殺清算國民黨,徹底滅絕未來潛在「破壞民進黨永遠執政願景」的對抗勢力;以勞工/弱勢絕對優先的勞基法變革,徹底撕裂勞資關係,冀能達成「新工人專政」目標;以年金改革命題,徹底瓦解政府機構組織及摧毀行政中立、效忠國家的官員基本信仰,為臺灣民政府之入主中央鋪路;以兩岸對立之污名,徹底抓緊管控媒體運作自由,使之十足成為當家主政者的統制喉舌。

在現階段,已然從根本掀動社會最敏感神經的,就是「年金改革」。

依年金改革委員會的最高英派政策訴求,就是要確實做到「公平」與「正義」,用以實現「轉型正義」政治革命行動的終極願景。

年金改革「理想目標」的「公平」,主要建立在兩個重要政治標的之上:一是制度上的平等,即各種年金、退休金的制度應該是單一或均一的,不應該有經社部門的不同或行業類別的差異,也就是全國一致化的年金制度或退休金制度,二是,承擔與待遇的「公平」衡量基礎,強要拉齊一致,包括費率高低與額度多寡,都要強制建立在「唯勞動價值觀」指標上,其非勞動價值者一律不作為衡量標準,以抵制或防制繼續豢養「四體不勤」「體力貢獻不多」的社會肥貓或米蟲。

另一個重要政治標的是,社會正義落差的強制弭平,一要針對國家財政負擔的不正義予以立即矯正,二要將現行體制必然肇致「世代剝奪」「債留子孫」或「舊世代靠新世代給養」或者「舊世代啃噬新世代未來光明」的所謂「世代不正義」,予以嚴肅改正。

唯勞動力價值觀的落伍與反動

在廿一世紀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階段,仍然有人深受皮凱提蠱毒之惑,竟還落伍復古地回頭納受農業社會躍進工業社會轉型摩擦時代的馬克思「唯勞動價值觀」共產主義思想,做為今天治國理念與施政作為準據,當然肇致絕對失速與失當。

從根本現實理則看,人類經濟社會的國家所得、社會所得,乃至個人個體所得,其實都來自於其對經濟產出或效益的貢獻多寡大小為取決,在農業社會部落經濟時代,「體力與時間」的付出貢獻,當然是所謂經濟貢獻的唯一衡量基礎,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演進發展,決定人類經濟貢獻多寡大小的指標,已從最古老固陋的「體力勞動力」轉進為「資本勞動力」「技術(科技)勞動力」,乃至於當今新世紀「知識勞動力」成為真正最核心主要及關鍵性指標。

也就是說,「體力」的勞動價值份額比重,早已經「與時俱減」或「與時退化」,時至今日,「知識」的經濟貢獻比重份額,當然遠遠高過體力勞動力很多很多了。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體力勞動力增減變化對經濟永續發展倍速成長影響性,已然降至極低極低,甚至可以說,已然「微不足道」。因此,到今天這個新時代,猶要再回到從前地強調「勞動者貢獻唯一第一」或者「體力應該凌駕並主導資金、技術、知識的發展」,而且竟爾要否定「知識才足以凌駕並主導體力、資金、技術的配置、利用與貢獻」,卻反而還去成就早已脫離現實的「工人專政」舊夢幻,當然必將導致整個國家社會的退化、倒懸、落伍、固陋了。

換句話說,今天在年金改革行動中,用獨尊體力時間勞動力貢獻的勞工,來否定用腦力知識冒險貢獻的軍公教階層與工商業經理人的經濟貢獻時,當然就是反逆時趨的絕對落伍治國理念。

年金祇是退休金機制之一種類型

事實上,年金是退休金機制中的一種相當普遍型態。退休金體制,是產生於十七世紀產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1760~1840)之後的一種屬於民間部門的「經濟生活保障機制」,與政府部門全權負責單項免費提供的「社會福利」不同;社會福利之給予,依其社會失能失力的適格對象,必須一致平等對待,運用政府財政能力予以沒有差別待遇的最下限辦理。

但是,退休金的產生與給予,本質上是等於每一個人當其有能力勞動貢獻獲取經濟收益的在職期間,依自己意願與期待「自我提存定額儲蓄」,以備離開職場,得以自理自用,保障退休之後的維生起居安適無虞;然則,這樣子的機制,對於能力稍欠,在職所得僅夠當下糊口度日,無力做自我提存儲蓄保障者,自然就不可能純粹以自力來承擔這種未來保障機制的建置與永續了。

須有機構僱用才會有退休金機制

國際間任何退休機制,都建立在「有機構僱用」才有「員工/勞工退休制度」的需求與存在,其沒有機構僱用的自營作業者,或者社會邊際勞動力,就不可能有「員工/勞工退休制度」來加予涵蓋照應了,後者終須由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措施來照應,而前者則惟有依自力尋求「商業保險」方式,以為自我保障一途。

機構僱用與勞動退休的想法與作法,主要肇始於十七世紀產業革命產生的工廠體制,以至十九世紀1811~1814年「公司法」創制普及以來,「公司」成為民間經濟機構的最基礎型態,於是在社會上,因此而創造出雇主老闆與受雇者員工的「新社會階級關係」,以至絕大多數受雇者的維生保障需求,亦即退休機制需求。

行行業業拉齊均一平等之絕無可能

不過,在現代民主政治經濟社會,所謂「機構僱用」又因為有「非營利公共部門」及「營利民間部門」,乃至近半世紀新衍生出來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NGO)」新機構型態,而有不同類型的僱主與受雇者;則不同類型的「機構僱用」,因為所採行「人事經營利用管理」方式之不同,以致其退休金機制或年金機制不同。

因此,今天臺灣的年金改革,冀由政府強制要求建立一套一致的「退休金機制」,根本就是完全「超現實」的幻想而已;因為,即使「營利民間部門」的機構雇用,其人事制度與退休金機制,亦因為行職業之不同而各有差異。

事實上,即使在公部門公務人員之雇用,何嘗不也是因為部會轄屬不同,以及職類職種職等之不同,而各自適用不同人事制度與退休金機制,當然,公部門雇用的行職業差異性,應該比不上民間部門行職業差異性的落差或歧異性來得大,因為在臺灣,公部門的薪給待遇差距,頂多在3~4倍之間,與私部門之13~15倍之差距,不可相與論比;倘若要與先進國家,如日本之75~85倍,或美國社會之275~380倍之落差狀況,更是完全不可能相提並論。

臺灣人民都企盼走向均貧社會?

此即表示,此次蔡英文政府假借「轉型正義」之美名惡意,所強制要求所有年金制度能夠「全民均一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務與實務;除非自今日起整個國家治國體制,要從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全面翻盤,立地變成為「全民吃大鍋飯」的共產主義經濟體制,當然自有其「暴政有理」之可能。

不過,如此作為推動方式,參見過去中國大陸毛澤東王朝時代,先後實施了修正共產主義經濟體制60年,以及蘇聯(俄羅斯共同體前身)極端共產主義經濟體制70年的實踐經驗,兩者都無可避免地,同時淪落成為「均貧社會」,更也是世界級最長期窮困弱勢國家。

是者,蔡英文政府是否也真心想要利用年金改革方案,把整個臺灣經濟社會,逆反倒拉也淪落成為「均貧社會」不成?是則,「臺灣人民是否會同意?」,抑或,這祇是為數200萬的民進黨人的失心瘋謬想罷了?其他1,000多萬,早已享受自由民主多元存在社會的「絕大多數臺灣人民」,真的也都會認同與支持嗎?

退休金收發運用與國家財政何干?

此次蔡英文政權極力硬推年金大改革的「最強有力理由」,首要強調的無非是:「這些國家米蟲,會吃垮國家財政,讓國家財政提前破產」!因此,要求大刀削砍公私部門員工退休後的年金給予,應同時提高年金費率,及現行繳納額度。

事實上,年金之提撥發放機制,無論在政府或在民間部門,都占其人事費用成本的少數局部而已:在政府部門提撥率7%,占營運資金的5.6%;民間部門受法規強制提撥的,也不過祇有6%。年金/退休金提撥,其實都是每一個員工個人個體的一種「強制儲蓄型態」祇是這種儲蓄額度中,無論其大小多寡,在公部門,軍公教公務人員是「自我存繳額」與「政府兼雇主提撥額」的相對數,共同構成其退休基金,是專戶專用的獨立財務機制;在私部門,公司員工與一般基層勞工,其退休基金也是專戶專用的獨立財務機制,與公部門機制本質是完全相同的。

從制度經濟學觀點看,無論其退休金之提撥者為何,一旦提撥出來那一刻起,該一退休金基金就已然正式成為每一勞動者,無論是公是私,個人「純私有財」(pure private)的一部分,與政府財政或公司機構財政,已然毫無瓜葛。也因此,在許多先進國家,這類年金退休基金之屬,早予以完全「民間化」,作為經濟社會「商業保險」的一樁極大宗類型;然則在臺灣,則仍然跟非洲國家社會一樣,年金退休基金之屬,視為國家社會的「純公共財」(pure public),竟由政府專設部門來掌理經營,與政府營運資金的國家財政利用一體聯動,迭予橫加干涉。

事實上,在這次蔡英文大張旗鼓硬推的年金改革,所根本忽略的是,民間部門的退休金提撥,其無有雇主者,則其退休基金當然必須100%自行負責提撥;至於有機構雇主雇用者,則在「政府美意規則」要求之下,其6%之提撥額,員工/勞動者自負提撥額僅其1%,政府相對支應2%,其餘應提撥數額完全由雇主負擔。所以,在臺灣工商企業公司組織應承擔員工費用的「社會成本」部分比重,在全世界國家之中,算得是相對很高的國家,這也是最近20年來,外人外資投資臺灣大卻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失德無能的執政當局應負起全責

就以民間企業情況而言,絕不會因為政府強制6%退休金提撥,就會肇致各該企業的財務破產倒閉一樣,僅有提撥7%的政府退休基金,當然也不會就因此拖垮「必然永續經營」的政府財政,否則,所有臺灣企業都被強制提撥6%基金,豈不是都因為政府「有形之髒手」的橫加提撥6%基金,早已全部倒閉光光了?

在民間企業,唯有市場業務不佳及財務管理失當,才會導致廠商企業公司的倒閉破產,也才會因此導致退休基金機制的中止中斷;而在政府,也唯有國家造餅機制的產業經濟部門,因主政當家者之綑綁干擾而致頹退破敗,以及當家政府的財政收支經營失能失速,才會肇致國家破產;事實上,也唯有目前經管退休基金/年金基金的經管局處主事者,無能無力無德無才,才會肇致退休基金/年金基金的斷糧破產,即使如此,亦仍不致「純私有財」基金破產,就導致國家財政破敗。

今天臺灣的機制失靈惡劣現象,其實是掌政執政者私心自用,時時錯誤挪用基金去挹注國家財政缺口,或者是利用基金投入股市進行「非市場性」的政治護盤,所致額損失血過多過大,所肇致的「非法罪惡」。

而今這種執政錯誤造成的損失,卻要歸罪咎責於退休基金提撥當事人「繳太少、領太多」而論罪,其實正是當家主政者的「絕對不道德」「絕對的無能無格」所致;如此情事,當家主政者竟不引咎下台,卻要反手亂刀胡砍全體無辜受害人?

豈可唆使新世代啃老反噬上一代?

今天年金必須大改革的另一大「不正義」罪狀是:「債留子孫」「上一代退休者吃光了下一代存糧與機會」的悖論。這也是造成今天,為何這麼多的年輕世代,會想要藉由年金改革,用力鬥爭上一世代,成為「憤青英雄」的重要原因。

姑不論現在多數已然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是真正締造「臺灣經濟奇蹟」,把臺灣經濟之餅做成極大,「使臺灣脫離農業貧困而成就了工業化富有」的功勞與苦勞,而純粹就退休金/年金的基本屬性與運作邏輯而論,也壓根兒並不存在「上一代養下一代」或「下一代必須領養上一代」的問題。

與國際間所有先進國家社會一樣,任何型態的退休金/年金機制的本質,都是「這一代累存、這一代花用」的自我循環機制,根本無涉於「代間交替重疊」或者是「代間啃老倒噬」或「代間預支透支」問題,退休金的提存,都是每一個人個體年富力壯時期的「事先提存儲蓄」或「預購的職後保險」,這一代自提自存(或有政府或有企業雇主之代為協助提存),而到了退休年老之後,再往這個大儲存水庫中自我提撥花用,可以說是,自已儲備糧草自己提領花用,既無須向後啃老,巴望上一世代的盈餘過剩來挹注已之耗費不足。

同樣的道理,下一個新世代,應該要用另一種更有效能更有效率的方式,構築屬於他們自我退休基金的好水池(general pool for the new generation),使其更能更大更深更渾厚,以為下一世代自我未來之維生花用。

政府當家主政者尤其不應該,在硬推年金改革,為青年新世代請命保命之餘,竟要作出「政府包養懶惰之人」政策訴求方式,鼓勵新世代年輕人向上一代索討或拋棄上一代的方式,反噬倒吃,成為「啃老一族」,這當然不是「愛年青世代」反倒是真正在「害年青世代」,使其在未來更加無能無力,更加沒有新世代吸引力與新世代競爭力。

切莫變更國體鼓動革命鬥爭

從蔡英文高喊轉型正義絕對優先,以至發動「勞動叛變市場」與「年金改革」,直讓國內外社會都明確看到,「武則天坐天」之後,正利用激勵勞資對立尖銳化,趁勢發動「工人專政革命」以鬥爭權益極優化;利用仇富反商打倒資產階級,強制占有「純粹私有財產」,企圖予以全民社會化之「均一平等」重分配,更以年金改革或退休金機制改革,發動「青年革命」或「小子革老子的命」的政治社會大政變,如此三箭齊發並進,就以為可以因此變更國體、轉變開放民主成為專制。

這種惡質惡意的治國理政方略,真是令人無任髮指。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