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不該自外於被「各自表述」的二二八

2017-02-28 06:20

? 人氣

於二二八罹難的法律界人士,右起李瑞漢、李瑞峯、陳金能 (「公與義的堅持」展場照 黃惠君提供)

於二二八罹難的法律界人士,右起李瑞漢、李瑞峯、陳金能 (「公與義的堅持」展場照 黃惠君提供)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再次挑起台灣人敏感的神經。一方面,中共一改過去幾年「低調」紀念的習慣,大張旗鼓做出宣示,國台辦強硬聲明:二二八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一方面,民進黨政府不改快狠準作風,搶在二二八之前宣布中正紀念堂「轉型」,與民間自主的紀念活動與拉倒蔣公銅像的「正義」風潮遙相呼應。二二八事件成為兩岸「各自表述」的新戰場,而國民黨則再一次在這場論述的戰爭中被動回應、放棄主導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自黨國威權體制轉型,過去有龐大的組織作為選舉的基礎,故在思辨與論述戰場缺乏整體經營,而今年二二八前夕,武之璋等人也發表新著,針對幾項常見的指控提出了反駁,可以說是開始努力。但針對二二八、蔣介石歷史評價與轉型正義等題目,仍然被動回應之外,內容方面,則遵循傳統,以這是「綠營與台獨的政治鬥爭」、「撕裂族群破壞和諧」、「蔣的功過不能合理呈現」為指控,或是用「談論歷史不如拚經濟」轉移話題作為因應。另外,對於對岸與島內少數左翼人士「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說法,則基本沒有回應。

蔡英文總統2月23日接見「2017年海外二二八遺屬返鄉團」(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2月23日接見「2017年海外二二八遺屬返鄉團」(總統府)

這樣的論述方式,缺乏了國民黨針對長遠發展的思考,對於推動台灣社會走出二二八和威權時代的歷史陰影並達成和解共生的幫助恐怕也有限。國民黨的未來發展,應奠基於民主轉型、並建立和平與多元的核心價值:無論是國家或是政黨,面對威權歷史帶來的傷害並提出因應之道,是民主轉型必經的一哩路,再痛苦也要面對;而標舉和平與多元,就更需要以開闊的心胸來面對歷史不同的詮釋、用包容與承擔撫平過去的傷痛。

馬英九總統八年期間,每年都不缺席二二八的紀念活動,被評價「行禮如儀」,考量國民黨的歷史包袱,已經算是誠意十足,但顯然尚未前進到「深水區」,也就是直接面對「轉型正義」的考驗。轉型正義是為了推動社會處理大規模濫權的遺緒,所進行和建立的所有程序和機制,其目標在確立責任、服膺正義並成就和解。過程中「以今非古」用今日民主的高標準審視過去亂世中的作為,其實是為了確保過去的悲劇不再重演。

國民黨若能從轉型正義的正面意義去思考,勇敢面對挑戰,以嚴以律己的態度,公開史料、啟動黨內討論、邀請相關學者對話、建立完整說法並付諸實踐,必能走完民主轉型的最後一哩路。簡而言之,國民黨對於威權統治整肅異己帶來死傷的歷史事實必須承認,並且自己提出合理的補償甚至究責方案。當然在此過程中,與台獨勢力和左翼「紅統」勢力針對歷史的論戰是難免的,但國民黨在此過程中不缺席,也才有最後相互尊重理解的可能。

進一步而言,國民黨或可更加重視轉型正義對於推動族群和解的積極性,而在實行的手段上有所主張:考量極化的社會氛圍、破碎的國家認同、以及台灣不重視人文思辨教育的狀態下,「每年」推動去蔣化,真的有助於刺激民眾對於歷史的重新理解嗎?有助於推動省籍和解嗎?或是只是淪為政治嘉年華,還要讓光譜的兩端繼續堅壁清野、互相指責?在除卻威權符碼的象徵作為之前,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學術、社會與政治對話來作為基礎,抑或是轉型正義也要流於形式主義?

回頭審視二二八事件,這當然已經成為許多政客的選舉提款機;而在年輕世代蔚為潮流的「蔣介石魔頭論」、「國民黨納粹論」引發的不是理性論戰,而是撕裂族群的仇視;蔣的功過在綠營「一言堂」的狀況下,又怎麼能夠公平呈現?然而這些現象不也是因為國民黨長期在這個議題缺席所導致的苦果?除了指控以外,若能提出一套完整、溫和、有高度的說法,是不是能夠以對話遏止聳動的政治口號?推動和解避免歷史傷痛一再成為政治籌碼?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國民黨正逢黨主席大戰、內憂外患,此時如此倡議,大概不會是「優先選項」,但面對歷史的論述戰場乃至於政黨正當性的挑戰,這遲早會是國民黨不容自外的關鍵議題。

*國民黨桃園市黨部「國民學堂」專案執行秘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