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損害控制,儘快為一例一休解套吧!

2017-02-24 08:10

? 人氣

勞團批判一例一休,企業界也罵,台灣經濟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資料照片,洪與成攝)

勞團批判一例一休,企業界也罵,台灣經濟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資料照片,洪與成攝)

工商團體日前公布企業界對一例一休的調查,情況堪稱「慘烈」─重點不在企業成本增加多少,而在業務縮減與生產線移出。更重要的是一例一休完全是錯誤的政策,其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傷害將是長期難以挽回,蔡政府該作損害控制,儘快為一例一休制解套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工總與商總對其會員所做的調查顯示,在成本增加方面,有72.8%企業每年會增加3%以上人事成本,27.2%企業每年會增加1至3%。對經營的影響與因應,有67.4%企業表示會造成排班的困擾,67.8%企業無法接受休息日加班費新制;而在因應措施方面,46.3%企業將漲價,15.5%將以「加速自動化」因應,14.2%則會將生產線外移或轉單,另有6.2%則選擇歇業。而對新規定的休息日加班費規定,有高達67.8%的企業表示「無法接受」,部分業主擬凍結工資、增聘外勞。

其中真正值得重視的倒不是企業成本增加多少,而是其對企業經營造成的影響與因應方式:除了46%企業選擇漲價會對整體物價造成壓力外,有2成企業選擇生產線外移或轉單、歇業、或增聘外勞,這代表的是就業機會減少;如果勞動市場的需求降低,薪資要上漲更是緣木求魚,蔡政府「要幫年輕人加薪」的承諾大概更難達成了。

如果外界認為這份工商團體針對企業界作的調查不足信,因為企業一定是先喊苦、喊要倒閉,以作為跟政府要價的籌碼,勞工其實是受益的一方。那麼,看看另外一份調查。

國內財經雜誌《今周刊》針對一例一休問題作調查,結果發現這個號稱要「保護勞工」、「嘉惠勞工」的修法,只有15%的勞工滿意,不滿意者36%;而其對勞工的影響,只有6%認為有助避免過勞,另外56%則擔心收入變少。如果搭配工總調查來看,實在看不出勞工受惠多少。

事實上,勞基法修法讓勞工全面周休二日,絕對是正確,甚至是來得太晚的德政;但隨之訂的一例一休,卻可說是一個離譜的錯誤。因為勞基法訂在30多年前、那個以工廠生產線為主軸的經濟與產業時代,制式又僵硬的規範或許勉強能適用那個年代的產業,但時代早已變,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結構迴異於過往。

以整體經濟的性質而言,台灣經濟是從生產、勞力密集進入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以產業結構而言,台灣從當時的製造業為主轉變為服務業為主,服務業所占產值與就業人口數早已遠超過製造業;即使以製造業而言,責任制、知識密集的科技產業亦已過半,甚至以傳統產業而言,也早已不再是傳統生產裝配線的型態。

再以世界趨勢而言,早期各國勞工保護法令規範是朝向越來越嚴格走,但近年已有改變,一來是嚴格、過份保護勞工的法令讓勞動市場趨於僵化、調整不易,勞工反而受害;二來經濟與產業結構改變,過去的法令已顯不合時宜。我們看到德國早在10多年前就大幅放寬勞工保護法令,給予勞工休假、工時等更大彈性,甚至以「工時帳戶」讓勞工有更大選擇彈性;法國去年起也修改法令、大幅放寬勞動市場。許多先進國家對薪資高於一定數額、明顯屬知識型白領的勞工,或是根本不對工時、休假有管制,或是有另外一套更彈性的制度規範。

大家只要看看週遭親友就知道,可切割清楚、朝九晚五的工廠式固定工作越來越少,無固定場所、或連固定工作時間都無的工作越來越多,僵化的工時與休假規定,除了鼓勵企業與員工一起造假外,根本不可能落實,反倒是可能扼殺了產業與企業的生機。歐僑商會稱台灣的一例一休造成的工時僵化「有說不完的荒謬案例」,絕非虛言─最新案例是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晚上有飯局,怕違反休假規定而讓司機下班,來一個臨時的司機,是「開卡車」的。

由此觀之,政府要以一套30多年前、適用在傳統生產裝配線上的勞工保護法令,用在這個經濟世代,是第一個錯誤─而且,未來會越來越難適用,因為台灣經濟一定是朝向知識經濟、工作更彈性發展;再來是不僅各產業、甚至每個企業之間的分工、工作型態差異日大時,要讓這個法令適用全國所有行業、企業已絕無可能,一例一休的「一體適用」是第二個錯誤。而當全球勞工保護法令走向更寬鬆、更彈性化時,台灣的一例一休是反其道而行,規範更僵化、更無彈性,是第三個錯誤。如此政策,終而造成社會大眾、勞資雙方全輸的結果。

一例一休後遺症仍在延燒中,如果繼續發酵讓企業歇業、生產線外移,對經濟與就業市場不利,這些就業機會離開就可能永遠不會回來,台灣如何增加這些就業機會?更諷刺的是蔡政府大力鼓吹的新創事業,看看矽谷及國外新創事業就知,大概沒有一家能在此僵化的勞動條件下存活。更荒謬的是政府要以嚴查與重罰讓企業「守法」,而要求的「出勤紀錄表」則根本是上古時代的物件,原本不打卡採責任制的公司被迫打卡,勞工更倒楣。

蔡政府要為台灣經濟─還有民進黨的政治資本作損害控制,該懸崖勒馬,儘快為一例一休解套,改以更彈性的方式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