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讓京滬高鐵多花11億

2013-11-18 16:30

? 人氣

京滬高鐵興建時避開明皇陵。(取自網路)

京滬高鐵興建時避開明皇陵。(取自網路)

2011年通車的中國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是目前全球一次建成的高鐵當中里程最長的,建造過程中除了各項環境與經濟評估,連文化古跡都納入考量。徐州到上海段的總設計師王玉澤日前透露,為了繞開明皇陵,京滬高鐵多花了2.3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1億元),多造了6公里的橋梁、多挖了285公尺的隧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玉澤隸屬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鐵四院),他解釋,明皇陵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鳳陽城西南約7公里處,為朱元璋所建,安葬朱元璋的父母、兄嫂與侄兒。皇陵為南北向、長方形,1982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京滬高鐵若依原先規劃,會穿越明皇陵北側,進入當地政府依《文物法》劃定的周邊建設控制範圍,經環評後決定變更設計,最後選定在明皇陵南面繞開。新方案距明皇陵的限建範圍500公尺,因跨越河流與水庫,施工橋梁增加5931公尺,隧道延長285公尺,主要工程費增加2.3億。

中國目前建成並營運的高鐵總里程已達1萬多公里,近七成由鐵四院完成。近10年來,鐵四院在線路選址時,繞開文物遺址的情況就多達數十處。

其實,為了兼顧重大建設與文物古跡,中國學界群策群力動過不少腦筋。像是重慶涪陵的天然石梁「白鶴梁」,原本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就會淹沒,中科院院士葛修潤提議,運用「無壓容器」原理,用一個容器把白鶴梁罩住,江水與裡頭連通,內外水壓一致。成立了全球唯一的水下40多公尺博物館,耗資1.9億元人民幣。

另外像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遇真宮」,原本也會在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後淹沒於丹江口水庫。2012年,科學家利用12個千斤頂,把1200噸重的宮門抬起15公尺,創下建築物「長高」的世界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