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把蔡英文3D列印起來!

2020-01-02 07:00

? 人氣

3D列印技術漸趨成熟,筆者指出,當3D列印的時代來臨,隨著5G網路的出現,將使我們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資料照,取自Subhashish Panigrahi@維基百科/CC-BY-SA-3.0)

3D列印技術漸趨成熟,筆者指出,當3D列印的時代來臨,隨著5G網路的出現,將使我們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資料照,取自Subhashish Panigrahi@維基百科/CC-BY-SA-3.0)

現在錄音設備越來越普遍。絕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自己聲音都表示非常厭惡,覺得自己的聲音和設備上的聲音相差好多,自己的聲音明明那麼好聽,從錄音設備裡傳出來怎麼會那麼奇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很多人討厭聽到自己的聲音?

別人聽到的,不是你真正的聲音

原來人聽到的聲音主要是來源於兩個管道,第一個是空氣傳導;第二個管道是骨傳導。別人聽到我們的說話,聲音是通過中耳的聽小骨傳遞到顱骨,再由顱骨傳遞到聽覺感受器,經聽覺神經在大腦皮層感知聲音。骨傳導的聲音才是你最本真的聲音,也就是你自己說話時聽到的聲音。經過骨傳導聽到的聲音,聲音失真最小,但這個聲音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能聽到,你的親戚朋友聽到你的聲音,都是經過空氣傳導,失真後的聲音。你習慣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那麼當然會厭惡聽到失真後的聲音。

自戀情結使人愛「自拍」愛戀自己的容貌

很有趣地,大多數人看到自己的容貌,跟聽到自己的聲音的感覺幾乎完全不同。現代人喜歡「自拍」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可以證明人們多麼喜愛自己的容貌。

最早的自拍,可以追溯到羅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1809-1893)用銀版攝影為自己拍攝的肖像,同年他獲得了攝影技術專利。所以,自拍與攝影是一對雙胞胎。今天,手機讓我們自拍更便捷,只需伸開胳膊就能完成。現代人為什麼喜歡「自拍」呢?顯然地,人類的自戀情結一直存在,只不過從前無論是繪畫還是早期的攝影術都具有相當的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的這一天性。如今,自拍的便捷性終於讓它有了自由發洩的管道。現在,每個人都能像明星一樣隨時隨地拍照,臉書、微博、推特、微信等社交軟體也變成了網民個人寫真集。

20191220-羅伯特·科尼利厄斯自拍照,攝影於1839年,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史上第一張自拍。(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羅伯特·科尼利厄斯用銀版攝影為自己拍攝的自拍照,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史上第一張自拍。(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一個更有趣的情景,就是「自播」或接受別人的錄影訪談。這個成品,毫無疑問地,是把前面兩種記錄加總起來,一個是令自己感到厭惡的自己說話的聲音;一個是自我愛戀的自己的影像。這種經驗並不稀奇,YouTube上多的「自媒體」因此誕生了多少網紅,你猜這些人每天看「夫子自道」,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靦腆不敢直視呢?

平凡人的生活躍上歷史成為主角

幾年前,我正興趣盎然地閱讀由法國年鑑史家編寫的《私人生活史》(Histoire de la vie privee)。過去我們讀的歷史,都幾乎是帝王將相的歷史;而「私人生活史」的史觀旨在探討人們的私生活以及相關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及文化習慣等變化。它有別於以往史家把戰爭與政治,達官顯貴做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而是把重心放在「平凡人的生活」,認為它才是人類歷史的主角。這一部五巨冊的《私人生活史》主編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和杜比二人,正是法國年鑑學派(École des Annales)史家的領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