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隱觀點:何以眾多法學博士不願公開力挺蔡總統論文與學位?(下)

2019-10-08 06:40

? 人氣

來源:國圖版蔡總統博士論文。
來源:國圖版蔡總統博士論文。

這種狀況不免讓人懷疑,到底是否跟指導教授(或相關口試委員)是否相處不愉快?若沒有不愉快,怎麼會陷入此種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若指導教授這麼討厭這位學生,那又為何要答應指導?還是,問題是出在答應指導之後,學生的態度或反應不佳?不過若反應不佳,不符合要求,大可不讓他口試,怎麼會讓他口試通過?難道是在1982-1984年間,因michael elliot要離開LSE而遇到轉換指導教授之問題而導致這樣的扞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是其實是蔡總統片面對於指導教授與口委的不滿?如在前述過程中,感受到指導教授與口委在刁難,不讓他快點取得博士學位,否定他第一次提的題目,又對於草稿本的格式、形式諸多刁難?又或者是,如同相關媒體所猜測,故意不簽名,希望他比照格式完成論文初稿,從而埋下未來老死不相聯絡的因子?

還是,其實也沒有跟這些教授之間沒有什麼不愉快,只是單純擔心指導教授與口委來台灣後,會透露一些不該讓台灣人知道的資訊?當然只好忍痛,決定老死不相往來?莫非是如同《政經關不了》節目當中的分析,口試後,應繼續補交論文,但並沒有補交,故擔心教授來台後,提及當年時說溜嘴了,就索性不邀請了呢?

對很多國外留學博士來說,邀請外國指導教授與口委來台灣,證明自己發展得很好,日子過得很好,其實是一種尊師重道的表現。何以做出這樣老死不相往來的決定呢,想必大家也是滿滿的問號!

人緣這麼差?何以親綠法律學者也挺不下去?

在發生蔡總統博士論文門與學位爭議後,非常多的國外留學博士之間,都會問彼此一個問題:

「如果今天你今天被誣賴了,你在留學期間同校的台灣朋友、你台灣的法律學界朋友、你的指導學生會不會挺身而出挺你或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大家的答案可想而知,一定是會的。雖然說在LSE留學拿到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在台灣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對於留學母校無端被波及或領域被無端瞧不起(如原來法學博士這麼好念這種冷嘲熱諷)的言語,肯定會看不下去。

20190930-前副總統呂秀蓮召開「如何鑑賞蔡英文博士論文」座談會。(盧逸峰攝)
前副總統呂秀蓮召開「如何鑑賞蔡英文博士論文」座談會。(盧逸峰攝)

雖然說這過程中也的確有LSE校友會、賴幸媛、江雅綺等力挺,但相對於之前在遇到重大爭議如太陽花學運或蔡賴爭總統候選人提名時,會有大量的親綠法律學界人士、民進黨立法委員發起連署挺政府、挺民進黨、挺蔡的活動。相較之下,在論文門及學位爭議之下,會站出來力挺的親綠法律學者數量甚少。蔡政府或民進黨在這些日子酬庸的親綠法律學者甚多,也不乏眾多由英國名校留學取得法學博士者,但頂多在臉書發文,轉一些對蔡有利的新聞,但鮮少真正撰文「主動」力挺。

到底原因為何,並不清楚。究竟是出於人緣、關係,還是其他因素,也不得而知。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若某一天,有任何一人膽敢質疑國內法學大師(例如林山田)的德國博士學歷,肯定是會有一群徒子徒孫與刑法界的學者們,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力挺到底!人情冷暖,只有在患難時,才可以見真情也!

*作者為留歐法學博士。本文以筆名刊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